刻在脸上的部族标记(苏丹)
由于苏丹部族众多,为了区别不同部族或部落成员,苏丹人有一种传统风俗,就是在各个不同部族成员的脸上都打有特殊标记。相传,在公元前750年,苏丹北部的部落人就开始打“标记”了。当初,打标记的目的,是为了在各个部落之间发生搏斗时便于辨认和相互救援,后来则演变成一种烫的装饰和教派区别的标志。
苏丹各部族人打印记,所选择的位置各不相同,图案也有所区别。例如,尼罗人的标记位于前额,努巴人的标记则烫在面部等等。苏丹人认为,用火器烫或用刀片刮的办法来打印记,既可衡量家长是否肯为本部族“忍痛割爱”,又可使孩子从小就尝到“铁与火”的滋味,教育孩子不畏强暴,长大后为整个部族而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一传统的习俗已逐渐被年青的苏丹人所抛弃,大多数新一代的苏丹人只有在他们父母的脸上才能看到这种独特的标记了。这些图案,都以动物的形象作为主要内容,如“青龙”“白虎”“雄狮”等。古代纹面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图腾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图腾慢慢演变为一种审美的象征,它标志着一种美的寄托和追求。
划纹的年龄男女有别,男子较早,一般在四、五岁开始划纹,女子约在十岁左右。男女划纹要根据人的脸形来选择划纹的图案。一个人在一生中,有的也要改换面纹。如果一家的几个孩子不幸遇难,就把新生的孩子改换面纹。据说,这样可以战胜死神,摆脱厄运,使吉祥降临家中。
苏丹的努巴族,女子在性成熟或怀孕时,男子在建立了业绩时,都要在皮肤上黥刺花纹和图形。黥刺人手艺特别高超,用芒刺划破皮肤,然后涂满灰,这样,皮肤长好后,上面的图案多年也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