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脖为美(缅甸)
缅甸有一个叫勃瑙的少数民族(也译作伯当、勃叨等),这个民族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女性脖子都长得特别长,勃瑙族人认为,女人脖子越长越美丽,越漂亮。勃瑙族妇女的脖子不是一生下来就很长,而是人为的。
勃瑙族有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即小女孩长到五岁的时候家长就要为她举行隆重的戴铜环仪式,把宽约一厘米的黄铜线制成的一圈圈铜环套在脖子上,以后随着人体的发育再逐年增加这种圆铜环。一般是每隔二、三年就在事先通过占卜选定的黄道吉日加上一个铜环,铜环最上一层系上绣制精美的垫子,垫在下巴下面,以铜环支持住下巴。这样铜环加的越多,她们的脖子就越长。至于每个人要套上多少铜环,那要看各家的家境和地位了,越富的套的越多。一般说来至少要套十六个,最多的二十二个。一个铜环按一厘米计算,最长的脖子就有一英尺长了。除此外,还有一些勃瑙族妇女喜欢在脖子上套的铜环外面挂上几条银链,装饰一些硬币,以炫耀她们家族的富有和地位。同时勃瑙妇女双脚也往往要戴有三、四十个铜环,从脚踝一直到膝盖,沉甸甸的,走路非常吃力,只能随着这铜环和银饰的叮噹作响一摇一摆地缓步而行。
勃瑙族妇女为什么要在脖子上戴这么多铜环呢?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是说当地虎多,妇女们戴上铜环可避免虎的伤害;第二种是勃瑙族认为自己是龙的后裔,妇女戴上铜环,拉长脖子,看上去象是他们所崇拜的图腾——龙;第三种说法是传说古代勃瑙族和干漾族同属一个民族,干漾族国王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有一次,干漾王派他儿子带着礼物去拜见中国的云南王,王子回干漾时,云南王给干漾王带去很多金银财宝,还给公主带去了银环等贵重饰品。公主对云南王赠送的银环爱不释手,索性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这件事传出去后,民间女子竞相仿效,开始戴银环。天长日久,竟然形成了风俗。后来因银环太贵,人们才改银环为铜环。第四种说法是勃瑙族认为长脖子是一种美,能保持本人和本部落的特点,所以形成了风俗。
其实,她们的脖子并不是真的拉长了,而是铜环将她的胸腔下压了。由于铜环不断增加,脊柱所承受的压力也就逐渐增加,重力使锁骨和肋骨产生下降位移,所以看上去脖子被拉长了。
这种奇特的习俗,给勃瑙族妇女带来莫大痛苦。铜环都是实心的,每个重约一磅,如果戴二十个,就是二十磅重。由于受铜环的束缚,这些戴铜环的妇女喝水时就不能将头向后一仰一饮而尽,而只能是身子向前稍倾,用竹管或草管吸水喝。由于多年被铜环紧箍,这些妇女声带也发生了变化,声调高,声音变得象是在井里说话。颈部肌肉也因长期不活动而萎缩。如果一旦将铜环拿掉,还必须用物品支持整个头部,慢慢的让颈部肌肉恢复功能后才能支撑住脑袋。如没什么支持,头部就会自动向前倾倒下垂,不久就会因窒息而死。勃瑙族男子从前惩罚与其他男子通奸的妇女就是将脖子上铜环拿掉,让其自己窒息而死。
勃瑙族男子在选择配偶时,脖子长短是一项重要条件,为此,青年女子宁愿忍受着极大痛苦,也要戴铜环。有的女子脖子被铜环磨破了仍不肯取下来,以致脖子伤口感染而腐烂,甚至有人因此而丧失了生命。
可以想见,戴铜环的妇女是无法洗脖子的,她们也从戴铜环之日起就不洗脖子。但她们对脖子上套的铜环却非常爱护。每当黄昏时光,她们无论老少,都聚集在乡村的池塘边上用长竹筒汲水。这时她们或坐或立,用水和稻草精心地擦洗铜环,以保持铜环总是那样光华耀眼。
勃瑙族妇女戴铜环的习俗之所以保留到今天,与这个民族闭塞的生活环境有关。由于现代文明的影响,不少勃瑙族妇女在二十年前就不顾传统观念的束缚,毅然拿掉了脖子上的铜环,然而,这种根深蒂固的风俗很难一下改变,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妇女戴着铜环。不过,年轻的妇女中已很少有人戴这种铜环了,她们更多的是喜欢人体自然的体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