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亚洲多国)
每年阴历五月五日(公历约六月中旬)的端午节本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入东亚东有亚些国家后,也逐渐成为他们富有自己特色的节日。
在朝鲜,端午节早晨,人们习惯用菖蒲熬成的汤水洗脸,妇女们还喜欢用菖蒲根做成的簪子插在发髻上,认为这祥可以避瘟疫。这些做法也源自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俗。据说有位名叫平舒王的君主,除掉了一个不忠之臣,那人的灵魂化为青蛇,常常出洞伤人。当时有位智谋双全的大臣,制作了一条红头蛇,蛇身用菖蒲制作,然后将它切碎置于酒中,再施展降妖术,从而制服了青蛇。由于菖蒲灭蛇有功,再加上它形似宝剑且有药效,所以很快成为降妖驱灾的吉祥物。
朝鲜端午节还有吃“车轮饼”的习俗。人们把鲜嫩的艾蒿叶煮熟捣碎,掺入粳米粉中,待粉呈草绿色后,再做成车轮状的饼子。由于这天以“车轮饼”为食,所以又有“车轮日”之称。这天人们还兴致勃勃地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日本人过端午节始于仁德天皇三十九年,这一天规定向天皇献菖蒲。后一度被废除,圣武天皇时代又恢复。到尚武时代,因尚武的日文发音与菖蒲同,所以端午节在武士中极为盛行。明治六年,向天皇献菖蒲仪式被废除,但民间习俗仍来改变。古代中国人认为五月不吉利,五月生的孩子克父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本人于五月五日那天,在门上插艾枝和菖蒲以避邪。
端午节装饰武器,也是日本端午节的一大习俗。据说此风起源于奈良时代末期。天应元年,皇子早良亲王奉命讨贼,正好是五月五日那天神风大作,将敌船刮沉大海,讨伐军大获全胜。为祝贺这次大捷,人们把亲王的武器铠甲、弓箭等都装饰起来。
此外,日本端午节还有吃粽子和装饰五月人形金太郎、钟馗的习惯。
日本改用公历后,端午节也改为公历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