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日本)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0 属于: 世界民俗大观

每年八月十三日——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日本极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就民间节日而言,它可与新年比美。

节日期间,各大公司和机关团体都放假,不少人回乡度假。节日活动各地不尽相同,不过大的原则都差不多:以十五日为中心,前期叫宵盆、迎盆,后期称“终了”、“末端”。十三日是迎接日,这天高挂有家纹的灯笼,点燃用茅搓成的绳子上坟去请祖先回家。有的用茄子、萝卜、土豆做一匹,让祖先精灵乘坐回家。请时要向墓碑浇水,供上一些鲜花。请到家中以后,在佛坛上摆上祖先牌位、遗像,供上死者生前喜爱的果品、水等,再点上香。十五日是欢送日,人们打着灯笼将灵魂送回坟地,在坟前烧掉灯笼,口中念道,明年盆节请再回家过。如果父母当年去逝,这家这一个盂兰盆节便叫做“初盆”,纪念要格外隆重,儿女要从外地赶回老家,祭祀父母灵魂。

盂兰盆节起源于中国。五世纪时,“盂兰盆经”(盂兰盆为焚文译音,意即“救倒悬”)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极为流行。目连即目犍连,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他生母死后极苦,如处倒悬,目连求佛救度。佛言如其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万僧众,即可解脱生母之苦。目连依照佛旨设“盂兰盆会”,果然使母亲摆脱饿鬼道。盂兰盆会系佛教仪式,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缅怀祖先而举行。六世纪前期,梁武帝时代开始仿行,此后盂兰盆节便盛行起来,并于七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先入佛门,继而进宫廷,最后渗透到民间。至仓镰时代与施舍饿鬼会、万灯会结合举办,后又转变为“精灵祭”,所以盂兰盆节又称为“祭魂节”。从江户时代起,节日时间延长为三天,此后便成为惯例。日本改用西历后,盂兰盆节也由农历七月十五日改为八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