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节(多哥)
摔跤,可以说是多哥的国技,有如相扑之于日本。古时候,多哥境内分布着许多独立的部落和小王国。他们为了争夺地盘,长期争战不休。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求得本部族的生存和繁荣,各部族均要求本族成员苦练制服对方的本领,于是摔跤运动便兴盛起来。作为节日,摔跤节本是多哥第二大民族卡比耶族的传统节日。1960年多哥独立后,摔跤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发展,近年来摔跤节已发展为全国性的节日,并成为狩猎节、鞭子节、木薯节等许多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持续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个。
摔跤节从每年七月的第二周开始,持续一周时间。地点每次都在卡比耶族居住的北方地区。节日期间,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每天清晨,人们便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比赛场地。赛场选在十分开阔的草地上。裁判官由当地一名酋长担任,他头戴金光闪闪的平顶帽,身穿白色长袍,口含一只牛角哨子。
参加比赛的摔跤手是十八到二十岁的男青年。他们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又经过严格选拔的。他们能取,得参加公开赛的资格,一般必须经过四个阶段的奋斗。十三岁之前为第阶段。这一阶段,每个男孩首先要当一段时间的牧童。掌挥了制服牛、羊、马的本领后,便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摔跤。在一些部落里,练习者要佩戴项链和在身上缠一些长尾巴鸟的羽毛。第二阶段是苦练阶段。儿子在父亲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初级训练,父亲认为合格了,便让儿子拔去羽毛,腰间缠上一块宽白布带,从而开始为期一年左右的极为艰苦的独自训练。进入成年期时,便开始了第三阶段。这时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在儿子十六岁生日这一天,父亲要宴请村中长者及亲朋好友。筵席上,父亲要当着众人的面,取下儿子腰间的白布带,用花色布带将一条牛尾巴绑在儿子腰间,表示从此可以象野牛一样随时随地进行格斗,但不能参加正式公开比赛。“野牛”般地闯了两年后,便进入可以参加任何场合正式比赛,可以同外族人较量的第四阶段。全国比赛的选手,是经过村、乡、县三级比赛筛选的各县摔跤冠军。这些摔跤手,由一支青年男女组成的舞蹈队吹着长笛、打着响板簇拥到比赛现场。
比赛以总裁判官鸣笛开始。清脆的笛声一响,选手们立即进场,迅速选择自己的对手,扭抱成一团。这时赛场四周响起震耳欲聋的鼓声、欢呼声、喊叫声……每场结束,人们都要将自己的选手团团围住,吹着口哨,跳起舞蹈,以示庆祝。赢得冠军的选手,回村后人们还要宰牛杀羊庆贺三天。
摔跤,在多哥还是青年人的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摔跤场上的优胜者,常会结识许多新友,并赢得一些美丽姑娘的爱慕。在多哥,评论一个青年男子是否有出息,首先看他是否是一名摔跤场上的勇士,卡比耶族还规定,青年男子只有连续三年参加公开场合的摔跤比赛,才能被确定为本民族的一名正式成员。只有取得正式成员的资格,才准许结婚、生育。多哥实行一夫多妻制,城里一个男子可以娶四个妻子,农村可以娶八个。但一个害怕参加摔跤比赛的懦夫,那是一辈子连一个称心如意的老婆也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