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伊朗的诺鲁兹节(春节),在伊朗历元月一日至十三日(相当于公历三月二十一日至四月初)这段时间。它是伊朗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跳火堆”是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所以“诺鲁兹”也叫“跳火节”。跳火堆在一年最后一个星期三的晚上举行,故俗称“跳火的星期三”。
夜幕降临后,人们纷纷来到室外,聚集在干柴旁。随着火光的升起,男女老幼一个接一个地跳火堆。小伙子们腾空飞跃,姑娘们步态轻盈。一、二岁的婴儿也由妈妈抱着跳过,四、五岁的则由爸爸挟着一“飞”而过。最活跃的要算七、八岁的孩子们了,他们就象小松鼠一样在火堆上跳来跳去。人们不断向火里加柴。跳呀,笑呀,口里还不断地重复一句话:“你给我红润,我还你蜡黄!”希望自己腊黄的脸红润起来,似有消灾祛病、辞旧迎新之意。跳火堆的来历据说和伊朗古代的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有关。该教认为新旧年的分界线是在旧年的最后一个星期二的正午时分,星期三是新年的第一天,这天晚间便点起火堆进行庆祝。后来,这个习俗也被罗马人、阿美尼亚人和土耳其人所仿效。
跳火堆结束后,少女们披着面纱,三三两两,一边敲着小银勺,一边哼着小曲,结伴到左邻右舍索取糖果,名日“讨吉利”。他们还在隐蔽处听路人说话,以听到的第一句话来卜算一年的吉凶。除夕夜全家欢聚,吃“团圆饭”。桌上放着古兰经、伊斯兰教什叶派鼻祖阿黑的画像,及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蜡烛、彩蛋和金鱼,饭菜很丰盛,但必须摆上豆苗或麦苗、苹果、醋、蒜、香料、麦芽糖和金银币等七样东西,它们象征着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生活充满甜蜜。蒜表示驱除恶魔,金银币表示招财进宝。这七样东西波斯语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称为“哈夫特辛”。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贺年。正月十三的郊游是“诺鲁兹”的最后一项活动。伊朗人认为“十三”是个不吉祥的数字,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这一天郊外的公园绿野,游客如云。家家烧茶炊,烤羊肉,香味扑鼻,炊烟袅袅。姑娘们则远离人群,跪在清雅幽静的草丛中打草结,祝愿觅得如意郎君,结出甜蜜幸福的爱情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