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金庸著。40回,108万字。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香港明河社版。

【故事梗概】:

宋末元初,武林中开始流传几句口号,叫做“武林至尊,宝刀屠。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一开始大家都不在意,或根本不相信屠龙刀与倚天剑乃实有其物。没想到屠龙宝刀真的出现,且武当七侠中的三侠俞岱岩便是因此而被人所伤,后又致残。武当五侠“银钩铁划”张翠山下山访查俞岱岩伤残的原因,遇天鹰教教主殷天正的女儿、紫薇堂堂主殷素素,得知屠龙刀为天鹰教所得,并将在王盘山扬刀立威。张翠山随殷素素前往,不料明教金毛狮王谢逊,因其师父成昆奸其妻又杀其老父幼子,已决定报仇而且心智失常,因杀人太多而成为武林公敌。但是大仇未报,因而亦欲得到屠龙刀,前来王盘山将一众天鹰教徒及前来观光之客尽皆伤残。携屠龙刀、掳张殷二人飘流海上,至北极冰火岛。双眼被殷素素所伤致瞎,但仍一心想破解屠龙宝刀“号令天下”的秘密。张翠山与殷素素虽知互为敌对且正邪不能两立,然在特殊环境中两情相悦并成婚生子张无忌。没想到无忌出世的啼哭之声使谢逊恢复正常,自此张翠山与谢逊结拜兄弟让无忌改姓谢,并拜谢逊为义父。自此四个人在冰火岛上相亲相爱,平安度日。

数年之后,谢逊发现风向每半年向北,而另半年则向南。因此,为无忌计,与张翠山父子夫妻三人扎木筏返归大陆。没想这些年,武林间为屠龙刀及张翠山等失踪,纷争迭起,争斗不休。张翠山等回归大陆伊始,便被各派武林人物围攻讯问谢逊及屠龙刀的下落,有的固是为了向谢逊复仇,有的则是更多的为了屠龙宝刀。待俞岱岩发现殷素素正是害自己致残的元凶之时,张翠山只得自刎以全师兄弟结义之情,殷素素亦随夫自杀。其时张无忌又中了一记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生命垂危。连张三丰也束手无策。只得让明教教徒常遇春将之带到蝶谷医仙胡青处求医,聊尽人意。

不想张无忌福大命大,一番际遇,不仅学得了一身医术,且无意之间学成了“九阳真经”上的神功。后又学得明教镇教之技“乾坤大挪移”之神功,排解少林、武当等五大门派与明教之间的纠纷,显出奇功,为明教全体教徒所折服,被推为明教新任教主。从而使明教群龙无首的局面得以大为改观,且泥沙俱下的状况也得到根本好转,明教于是重振声威。

其时蒙古郡主赵敏,统帅一批武功高手,侍机与中原武林为敌。张无忌从蒙古大都救出被赵敏设计囚禁的五大门派的高手之后,得到了大家的拥戴,被视为中原武林的希望。然而不料谢逊因思念张无忌,随其旧友紫衫龙王回到灵岛。引起了武林注目。张无忌等前往将谢逊接回大陆,不想即被成昆、孙友谅师徒劫往少林寺,由武功奇高的渡厄、渡劫、渡难三僧看管,准备由少林寺召开“屠狮大会”。张无忌与峨嵋派掌门周芷若新婚之际,得此消息随即毁婚前往,为救义父兼教中金毛狮王谢逊不得不再一次向少林寺及天下武林挑战。刀光剑影之后,谁知谢逊在少林寺的暮鼓晨钟及念经之声的感召之下,痛悔前非。决心不再离开少林寺,立地出家。

正当此时,蒙古军队闻知中原武林群豪在少林寺聚会,即派大军前往围剿。张无忌于无意之间得到一部《武穆遗书》及《九阴真经》并据此大败元军。至此,张无忌始悟所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这四句话并不是指屠龙刀本身而言,而是指屠龙刀中所藏的《武穆遗书》,据此可以抗击外族统治者,岂不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武林至尊?至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是指倚天剑中所藏绝世功之秘籍《九阴真经》,若是“号令天下”之人登上王位而行暴政,持此倚天剑并练《九阴真经》者,可以在百万军中或深宫内院,取其头颅……。张无忌因不惯领袖群雄,将《武穆遗书》赠予明教大将徐达,后徐达果然据此百战百胜,推翻元朝统治者,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立下奇勋。而明朝之“明”亦正是明教之“明”云。

【鉴赏】:

《倚天屠龙记》虽说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但其主要人物及其情节已与前两部没有关系,且故事发生的时间也相隔百余年之久。然而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这一主题,却是这三部小说所共同的。张无忌也是一位象郭靖、杨过一样的为国为民的大侠。

与前两部小说一样,《倚天屠龙记》的主要艺术成就,也是较集中地体现在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中对张无忌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着力而且成功。在这部小说的修订本后记中,作者曾经这样写道:“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是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主动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作者的这种看法是相当准确的。如果说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三位男主人公都是大侠的话,那么,郭靖差不多是理想人格之“神”,杨过则是至性至情之“圣”(或“半人半神”),而张无忌——正如作者所言——则更接近普普通通的人了。在武侠小说中,能将一位主要英雄人物写得与普通的人十分相近,并能做我们的朋友,这实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成就。因为这需要在艺术上进行“反英雄主义模式”的探索,进行人性的更深层的挖掘与表现。

张无忌的性格的“复杂”与“软弱”,实际上正是“人性”的复杂与软弱的表现。在小说之中,张无忌的性格的随和而近乎软弱,复杂而近乎无主体的特点,主要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的性格与行为既为环境的产物,而又时时受环境所左右。武功虽强,性格其实颇为优柔寡断,万事之来,往往顺其自然而不愿拂旁人之意,往往宁可舍己从人。他之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小昭之请;任明教教主既是迫于形势,亦是殷天正、殷野王等动之以情;与周芷若订婚是奉谢逊之命;不与芷若拜堂又是为赵敏所迫……。其次,他的这种性格,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位少女的态度上。他周旋其间,常被形势所迫,颇为拖泥带水,若不是最终一“死”(其实并未真死)、一走、一叛,他恐怕还会在四位少女之间徘徊无定。不似杨过对小龙女那样一往情深,更不似郭靖对于黄蓉那样除此非他。张无忌的这种形象,对于一个活的个体来说,也许并不太“好”,然而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他的意义却是巨大的。这一性格在全篇小说中,以及在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中都是一种独特的、不多见的成功的艺术形象。

《倚天屠龙记》一方面因其屠龙刀与《武穆遗书》及倚天剑与《九阴真经》这一线索的贯穿,因而具有一种关于历史的理想的象征或寓言性质,从而令人深思。然而,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充溢着一种极为浓郁的人情味。如张三丰与张翠山等弟子之间,张无忌与谢逊之间,张三丰与张无忌之间,武当七侠之间……除了固有的那种人伦关系为师徒父子、兄弟等之处,除了“英雄与英雄”这一关系之处,还充溢着一种极为宝贵、极为亲切的人伦之爱及人性之情。从而,使人读之,回味不已。尤其是张三丰与张翠山之间、谢逊与张无忌之间……的关系及其复杂经历的描写,可以说是小说的最为动人的篇章。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小说对周芷若、赵敏、小昭、殷离这四位少女的形象的刻划,极有特点。首先,在这四位女性之中,小昭为波斯圣处女之女儿,而赵敏则为蒙古郡主、殷离为天鹰教主之孙女,而周芷若则为贫民之女,又为峨嵋派掌门人。论其出身,周芷若当是张无忌之良配,其他或为胡女、或为邪教。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看起来最不可能成为张无忌的情人与妻子的赵敏——因她出身蒙古王族为汉族之大敌——却恰恰成了张无忌钟情之人。这一方面说明了张无忌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者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种状况,在其《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小说中,决无可能出现。其次,这四位少女性格各具特点,小昭温顺纯洁、周芷若端庄而又有心机、赵敏机智却又泼辣、殷离则天真而又奔放。这四位少女对待张无忌的态度也相映成趣,显出各自性格的特征:赵敏敢爱而又敢说敢做,不惜为之与家庭决裂、粪土诸侯富贵;小昭虽一往情深但却千依百顺,常为命运不公而黯然神伤;周芷若虽爱张无忌但却心计最深,格于师训、守于大礼,以至于屡伤张无忌;其中殷离则最为奇特,她所爱的张无忌竟然不是眼前的活生生的张无忌,而是她记忆中的少年时咬过她手的那个张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