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侠情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柳残阳著。36章,70万字。希望出版社1988年第1版。

【故事梗概】:

敖楚戈是江湖独行侠,使一“双无剑”、“鬼泣环”,扶幼助弱、行侠仗义,然亦心狠手辣,人称“毒尊”、“一笑见煞”。本书记述敖楚戈行侠江湖之事,凡九则,各事自成一完整故事,互不关连。

天下八大恶棍之一李严良为“十一邪”所掳,“十一邪”是江湖上出名的十一个恶人,武功精奇。李女映霞为救父亲,求助于敖楚戈,敖楚戈以此事需冒生命之险,要求以李映霞初夜权为条件,答应搭救其父。敖楚戈和李映霞深入“十一邪”老窝,击败“十一邪”及其朋友单宇,但在激战中,李严良为救女儿,身中敌人毒剑身亡。敖楚戈未能实现诺言,李映霞由于对敖楚戈产生爱慕之情,仍愿以身相许,敖楚戈不愿接受,毅然纵离去。

这场风波过后,敖楚戈颇心灰意冷。但他故友萧铮等五人,因几年前抢劫“宝利当铺”之事生出过节,以敖楚戈的二叔为人质,胁迫敖为他们盗取“十门”的镇山之宝“幻星”,楚戈不愿冒险,而且他知道二叔已在一月前去世,但他看到故友们个个贫困潦倒,生恻隐之心,决心为故友盗宝。“幻星”到手后同约而往的严宣森、森翔竟想独吞,与敖楚戈发生争斗。此时,“十龙”追杀到此,敖楚戈以调包之计脱身。不久“十龙门”以绑票为诱饵,将敖楚戈合围于瓦窑山上,敖重创数龙,突出重围,已身负重伤,奄奄一息。但仍以残喘之身救了被人强奸的少女李小倩,其父乔忠是位名医,作为酬谢治愈了楚戈。为了索回赎银,敖楚戈再入穴,制服十龙之首童寿春,迫使十龙门交出三万元赎银,并起誓永不与敖楚戈为难。

江湖恶魔“三尊”,即天尊、地尊、人尊。他们神通广大,手下高手无数,乃武林三大恶霸,因为敖楚戈绰号“毒尊”冲犯了“三尊”名讳,便令桑小乔将敖楚戈处死。敖、桑原是密友,决斗时敖为使桑得以覆命见剑不避,身负重伤。桑小乔此时已不愿杀敖楚戈,但三尊手下数位高手并重,要取敖楚戈性命。桑小乔反而违抗“三尊”之令,救敖楚戈脱险,并让其女友兰尊偷了他父亲“天尊”洁然天的“血丹”,敖楚戈服后立即恢复元气。“三尊”却又赶到,一场狠斗后之后,敖楚戈用“双天剑”击毙“天尊”,并重创地尊、人尊。

在幽灵谷里,幽谷女终年守护着情人白玉秋的玻璃棺木,尸身因有寒玉珠得以保存。他们的仇人欧阳世家的百毒先生为得到寒玉珠炼毒,以自己的亲生女儿欧阳怡萍为诱饵,胁迫敖楚戈为他盗珠,楚戈迫于无奈,冒死闯入幽灵谷,会见幽谷女。百毒先生乘机溜入,在伸手从白玉秋口中掏寒玉珠时,白突然张口咬下他的两个手指。原来白玉秋为复仇,竟装死几年。百毒先生死于白玉秋之手,敖楚戈因未出手相帮,欧阳怡萍转恨于他扬言复仇,好将结拜姐妹徐圆圆许给敖楚戈少时之友海其昌,敖前去祝贺,而此时徐圆圆突被绑架,引诱敖楚戈前往营救,设计谋害。一计未成,欧阳怡萍又唆使徐圆圆将敖楚戈灌醉,正要下毒手之时,敖楚戈却突然醒来。几番加害失败,怡萍穷凶极恶,想把敖楚戈烧死,结果自己却落到了纵火自焚的下场。

世代书香门第司马紫阳一家惨遭杀害,敖楚戈出于义愤访拿凶手。他一路穷追不舍,终于找出指使杀害司马一家的元凶,是有千里狐之称的百里狐独及其妻黑衣夫人。原来黑衣夫人生性淫荡,在家里蓄养许多面首和自己鬼混,她看中了司马紫阳,但司马紫阳誓死不从,遂遭满门抄斩之难。敖楚戈义愤填膺,用他的道义之剑,惩治了黑衣夫人

本书另几则敖楚戈行侠之篇,略同此类。

【鉴赏】:

这部作品的结构非常简单,线索明晰,它是由各自独立的九个故事构成,每个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起,颇能吸引读者,可谓短小精干。读者细细读来,可收可放,毫不费力,却又往往被其中迷离的情节所取引,不忍释卷。各个故事虽自成系统,但主人公敖楚戈贯穿全书,故整部作品并不显得松散。

作者对主人公敖楚戈艺术形象的塑造颇为成功。他武功精湛、技艺超群,多少江湖恶魔、恶棍屑小毙命于他的“双无剑”、“鬼泣环”下;他临危不惧,身处险境,仍调侃自如,傲视群雄;他谋略过人,奇关异险,常在弹指间化为平夷;他风流倜傥,独立不霸,虽怜香惜玉,也不是一见倾心,甘为情殉的情种。书中并无意把他塑造成完美的英雄。如在少女李映霞求他救父亲李严良之时,敖楚戈提出要以李映霞的初夜为条件,这似为其他武侠英雄所不为,而他却有自己的解释,认为这个条件是双方自决自愿的,如对方不从,便可他往,亦不强迫于人。这就使他不同于强人恶棍,又脱出了英雄救美人后,毫无指染、义无反顾地离去的那种“厌女症”式的侠士窠臼。当营救失败,李严良为救女身死之时,李映霞仍愿以身相许,敖楚戈则返身离去。这是敖楚戈独特的个性,用作品中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该要的一分不少,不该要的半分不多取”。但在敖楚戈的等价交换行侠行为中,仍恪守着“信”和“义”这两个原则,不信不取,不义不为。表面上看来,他坚持劳有所获,不愿做武林世界义务劳动的楷模,但实际上,却闪现着不以行侠仗义为沽名钓誉,甚至猎取感情的光点。所谓平等交换,只是不愿使对方感恩戴德的一种形式,然而他认真地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往往使武林、甚至读者蒙上了一种成见,只是随着情节的剥离,人们才对他的人品有了真正的了解。这也是本书独到的笔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