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图剑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王秉福著。2万字。载《晋阳文艺》1985年4月号。

【故事梗概】:

清末,日寇欲夺山西晋祠以西三十里处天寺的传世之宝千手金佛。天龙寺住持本明大师星夜召集众武林高手共议护宝之策。议论间,“神扇子”董跃鹏蓦地窜出门去,跃上西厢房,追一黑影至五、六十米处,大喝:“是朋友请慢行,留下姓名!”那黑影反而逃得更快。董跃鹏大怒,左手扬出三支钢扇,直取对方要穴,竟了无声息。跃鹏自知遇到高手,忙回寺院报知本明大师。

两位长白山莲花寺的云游僧人来到寺院。寒暄过后,二僧欲瞻仰千手金佛,本明大师婉言谢绝。是夜,月色朦胧,西峰石窟处传来“咔嚓”之声。张进、邓兴赶到时,十三尊石像的头已被人用铁沙掌扫去一半。正待追赶,峭壁上跳下一人挡住去路。与此同时,大佛阁冲天火起,邓兴前去搜寻纵火者,忽觉脑后生风,闪身躲过三支袖箭,转身见“汾河二鬼”杀来。二鬼笑道:“除非将千手金佛献出,否则此仇难了!”邓兴大怒,数招之后,侯忠毙于掌下,再看侯杰,早已不知去向。黄林道长救下张进,疾驱“神弹子”至柳沟方回

本明大师与五义在小佛阁守护千手金佛,忽听“哎哟”大叫,一云游僧倒地呻吟,正待救时,另一僧杀出,原来二人是日夷所扮。二僧一死一逃,待本明大师与五义再进佛阁,千手金佛已不翼而飞。

董跃鹏追踪千手金佛至洪沟镇外,打散恶徒,遍搜箱笼,只有石佛头像,却不见千手金佛。

云游僧左藤此刻商人装束,正押队载金佛行进在山中。醉阎罗李克武兄弟半路截杀夺下金佛。正待起身之时,朝廷鹰犬“乾坤袖”泓宗跟踪而至,打退二李,抢得金佛。本明大师、黄林道长及时赶到,佛门败类,武林叛徒受到严惩,千手金佛终于夺回。众武林义士喜气洋洋,护送传世之宝,策马向天龙山奔去。

【鉴赏】:

在将将两万字的篇幅里,叙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护宝故事,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作品险象环生,疑云阵阵,高潮迭起。作者不愧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

巧妙的结构、生动的情节使作品具有高度的可读性。作品精心的谋篇布局使读者始终处在强烈的震撼和吸引之下,非一气读完不肯释卷。这虽是对通俗小说的普遍要求,但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达到了这个标准。

作品一开篇,便点明矛盾的焦点,日夷勾结朝廷欲夺天龙寺传世之宝——千手金佛。可谓开门见山,使读者劈头感到事态的紧迫,注意力被骤然吸引住。一场“护”与“夺”的斗争即将展开。接着,“寺中密议”被贼人偷听。董跃鹏蓦地冲出屋去,疾追“黑影”不舍,却被逃脱。作者在这里,使紧张的气氛又增加了新的悬念。读者正待了解下文,作者笔锋一荡却到了太原城里巡抚衙门。邓兴、五义“夜探官衙”打探日夷与官府行径时被发现,官兵追杀,险遭不测。正危急时,却被一人救下。这里没有悬念,作者却卖了个关子,未交待救人者是谁,只道“这时五义和邓兴已经听出是谁接应他们来了。”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去揣摩,去猜测。使读者不仅仅被动地接受,而是调动起自己的思维与作者一起参与创作,增加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愉悦。

作者很懂得叙事艺术的规律,叙述中有张有弛。在一阵紧张的星夜追杀之后,把读者带进了天龙山清新宁静的早晨。流水、清风,木朗朗,钟声悠悠。两个云游僧人翩然来访,一派平和景象。夜间的杀气荡然不见。然而在谈话中却暗藏机锋。二僧人言语差迟,原来有诈。接着他们又欲瞻仰金佛,读者刚刚宽松的心情又紧张起来。作者笔锋骤变,“夜,月色朦胧,万簌俱寂,突然,有几条黑影行动如飞,窜上西峰。”接着便是一连串紧张而激烈的刀光剑影,暗器横飞。这样,情节的发展一阵紧似一阵,读者的心情更是一阵紧似一阵。日间与深夜氛围的对比,更突出了战斗的紧张,事态的急迫。

小小的高潮过后,下面,作者慢条斯理地叙述了武林义士堵截千手金佛的两个战役。

“董跃鹏独闯洪沟镇”一节,为了缓解一下读者紧张的神经,作者仍用轻松的笔调开始,类似曲中的插科打诨。写侯杰逞威风欲赖酒账,却被董跃鹏指桑骂槐羞辱一顿,侯杰心知不好,急忙上路,又被董策马追上,拦路截杀毙命。董跃鹏得胜,截获箱笼,金佛似乎唾手可得,不想搜遍箱子,只有石佛头,却无千手金佛踪影。

究竟金佛下落如何,迭宕有致的情节,引着读者步入故事的最后高潮,更是疑云层起,巧扣连环,激动人心。蜿蜒古道,蔽日森林,左藤伪装成客商押马队进山,一阵山歌传来,林中闪出醉阎罗李克武、醉判官李克雄。二李善打醉拳,各自手持青铜酒壶、酒杯,兵器奇特,醉态可掬,紧张中夹着诙谐,刀光剑影中夹着嘲讽,二李似乎很轻松地战败了对手。索魂杯下左藤丧命,千手金佛就要物归原主。乾坤袖泓宗的“沾衣十八跌”突如其来击倒二李,轻取金佛。千钧一发之际,黄林道长、本明大师赶到,一场激战,泓宗落荒而逃,死于飞石之下。千手金佛安然无恙。

故事写到高潮处,戛然而止,干净利落。

作者掌握武侠小说的特点,在剧烈的动作中叙述事件,对人物几乎不做任何心理刻划,而是在事件发展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无论正面或反面人物,作者都没有令其简单地成为使用武器拳脚的机械人,而是让他们各有各的行为轨迹和思想脉络,在共性中注意表现人物的个性。

邓兴暴烈。听到敌人的几句话,便按捺不住,“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他杀得起,听到师兄的撤退信号,还要施一招“老鹰扑食”,把侯杰的两指挫断,并骂道:“先留你命一条”,然后才纵身而去。其火暴性格由此可知。

就是对反面人物,作者也未将他们处理成一色的朝廷爪牙,而给了他们各自的行为基础。“汾河二鬼”是为报当年”一掌之仇”卖身投靠。“乾坤袖”是为得五台山主持宝座,舍命效力。二日夷是为向天皇邀功请赏……

由于鲜明的思想脉络和行为基础,使得众多的武林人物的各自性格特征较为突出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