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香武三盗九龙杯》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刘树强、宋益三、刘灵菊著。34回,22万字。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5月版。

【故事梗概】:

清朝康熙年间,寂寞江湖二十余年的黄三太、杨香武等兄弟,不奈虚度年华,相约作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三太为占上风,潜入木兰围场,飞镖打救了康熙皇帝,经兵部尚书彭朋,镇海侯施琅,吏部尚书王羲保举,被封为四路飞虎厅御快,御赐黄马褂。黄三太得意非凡,发下绿林帖,广集天下英雄好汉,召开“衣会”借以炫耀。席间他谎称自己深入皇宫,寄柬留刀盗得黄马褂,激怒了暗中监视他的杨香武,杨香武受激不过赌气要去皇宫盗宝。途中巧遇铁飞龙,二人深夜入宫,调虎离山盗出温凉白玉九龙杯。谁知归途中,被乔妆店家的神偷王伯燕妙手盗去。

王伯燕盗杯原是为给隐贤山大寨主周应龙庆寿,黄三太受命追查,不得不率众上山追讨九龙杯。寿席上,他企图以官军攻山相威胁,但周应龙不为所动,明辞拒绝归还九龙杯。一时两边闹成僵局,几以刀兵相见。经人调解,杨香武、王伯燕盗杯为赌,两不牵累,杨香武在佟龙华等的帮助下,巧用熬鹰计,使王伯燕疲惫不堪,寻机盗回九龙杯。

彭朋代缴九龙杯,遭到成亲王等的抨击,为解决朝廷内部争端,康熙传旨让杨香武再盗九龙杯。杨香武布下疑兵计,由黄三太带人声东击西,王伯燕乔妆引走大内侍卫,此时康熙正召集群臣大宴养心殿,杨香武用计引开众人视线,在佟龙华、贾亮协助下盗走九龙杯。接着他回殿献杯,显露了盖世的武功,博得康熙欢心,钦封为四路飞虎厅御马快副领班,并将众好汉均封在黄三太辖下,为朝廷效力。

黄三太一行人走在回乡的路上,伴着他们的唯有凄凄迷雾,哀哀寒鸦,前途在哪里呢?

【鉴赏】:

现代新武侠小说中,英雄人物多以离经叛道,不为统治者服务的面目出现,而那些甘心为统治者效力的则多被人视为败类鹰犬而加以轻视,其中犹以甘心为清庭效力的为甚。大概这也是出于几百年来一直未绝的反清复明的传统吧。

在清廷鹰犬中,黄三太可算是具有代表资格的人物了,在《杨香武三盗九龙杯》这本书一开始,作者就给他下了决定式的判语,说他是“面带忠厚,内藏奸诈,心毒手黑,过河拆桥,投击钻营,独占高枝。”说他为“升官发财,不择手段,背叛绿林,投靠官府,充当鹰犬。”作者的判语贯穿了这一形象的始终,黄三太对盟弟萧银龙混上个三品参将,“出门时前护后拥”,“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充满艳羡之情,总想寻机在“皇上面前讨个差使”。他先是顶礼膜拜地请彭朋出面求请,被婉言谢绝后,仍不死心,多方钻营,终于盼来了一个机遇,金镖打虎救了遇险的康熙皇帝,死乞白赖,卑躬屈膝地讨了个有名无实的官衔,得了一件粘满秽物的黄马褂。于是便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召开“龙衣会”,广集天下英雄好汉,毕恭毕敬地供上黄马褂炫耀。席间与杨香武一语失和,黄三太作为绿林众兄弟的核心人物,并无容人之量,反倒激杨香武进宫盗宝,盼他失手,自己再设法营救,不愁他不对自己感恩戴德。此时的黄三太已不仅仅是个人风度上的缺憾,而是对待绿林同道毫无义气可言,他所想的只是如何显示自己的本事,提高自己的名望。

杨香武盗杯又失杯,黄三太担上了脱不掉的干系,受命追查,他以后辈结义为名,企图拉拢颇有实力的武建章等人,为自己卖命。充分显示出他的阴险狡诈。隐贤山讨还九龙杯,黄三太依仗官府势力威胁,自称捉拿贼人是他份内之事,引起了绿林豪杰的众怒。他已经明确地把自己和绿林英雄放到了两个势不再立的敌对的阵营里。隐贤山军师由洪天锦就曾预言:“黄三太乃是见利忘义之人,恐怕他见清廷势大,反而为虎作伥,置江湖义气于不顾。”后来黄三太果然奉旨带兵攻打隐贤山,面对江湖大义,他所信行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

作者笔下的黄三太没有什么发展变化,始终是一个充满奴性,见利忘义,阴险狡诈,甘心清廷效命的皇家走。而杨香武却不然,他是从一个绿林豪杰堕落成为清廷鹰犬的,这一形象在书中是经过变化发展而最后完成的。

杨香武最初是以一个侠盗的形象出现的,众兄弟设盟打赌,别人掠金劫银,杨香武却留下了一位进京赴任武官的二品顶戴,表现了他对于权势的藐视。黄三太救驾,磕头求封,杨香武暗中看见,认为是“给绿林丢脸”,他敢于当众指责黄三太,当初发誓是“要做一件绿林好汉应当做的事,可不是向皇家摇尾乞怜!”他气不过黄三太违背绿林规矩,居然还盛气凌人,立誓要进宫盗宝,九龙杯乃康熙心爱之物,杨香武偏就敢入宫盗出,“先用它喝上几杯”,在他心目中既没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也没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皇宫内院,不过是供他一显身手的舞台,满殿君臣,不过是供他随意调遣的配角。

但是,杨香武盗杯的动机是出于和黄三太赌气,不过是一时气盛率性而行,这也就为他虚荣心满足后冷静下来时的立场转变埋下了伏笔。

隐贤山讨还九龙杯,最初当黄三太大骂道“占山为王就是和朝廷作对,就是叛逆,就该捉拿”时,杨香武尚为他们辩护,认为应顾及绿林同道。但是讨杯中双方发生争执,杨香武为讨回九龙杯,也不能不又和黄三太站在了一起。与黄三太不同的是,他始终要顾及绿林同道义气,以侠义忠厚待人。然而,入宫盗取九龙杯本来就是一场赌注游戏,所以杨香武玩胜了以后,自觉压了黄三太一筹,于是他就乖乖地跟随黄三太入京缴了九龙杯,又不自觉地卷入朝廷内部派系之争,作了他们争权夺势的工具。而此时杨香武已不能自拔也不愿自拔了。他巧计三盗九龙杯后,却又三拜九叩地上殿奉还,钦受皇封,终于争回这口气,与黄三太扯平。他之所以成为清廷鹰犬,就他本身来说本不是甘心情愿的,他的悲剧可以说是由性格造成的。他的动机本是不屑黄三太的无耻行径,给绿林丢脸,但他为争回这口气达到的却是和黄三太一样的结果。在这过程中他并未意识到自己与黄三太争的正是自己所痛恨不屑的。杨香武本是看不起奴性十足的黄三太,但最后他竟也屈膝跪下来作了朝廷的奴才,他不但不觉,反而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心满意足,以为达到了目的。杨香武的可悲正是在于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

总体而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英雄侠客,还是皇帝大臣,皆无大善大恶之人,他们身上充满了人性的私欲和弱点,因此也就更接近于生活,更符合井市间的欣赏习惯。

作品语言通俗活泼,行文采用评书形式,仅以人物肖像描写为例,作者写到杨香武,用的是这样一套话:

“只见他身不满五尺,瘦小枯干,圆眼睛,黄眼珠,两腮无肉,稀眉毛,塌鼻子,撅撅嘴,薄嘴唇,原本是一个猿。”

这种套活介绍在传统评书中屡见不鲜,合辙而有节奏感,便于口头表述的需要。

书中用了大量插叙,这也是评书的特色之一。一般评书都是长篇的一套故事,就中抽出一段故事时,不可能将前面的故事情节全套介绍,于是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插叙,多用于介绍人物的身世,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杨香武三盗九龙杯》是传统题材故事,而本书却能突破传统忠君观念的影响,辛辣大胆地嘲讽奴性,嘲讽帝王将相,赋予它合乎时代的新内容,毕竟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