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鹰拳传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李波著。21回,10万3千字。收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武林传小说集”《奇侠与女杰》。

【故事梗概】:

湖广交界之地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古镇,名叫金石镇。这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镇上居民正在过“鬼节”。三十开外的寡妇杜三娘——瑶山中有名的武林豪杰“铁凉伞”之女、自幼随父练就一身好功夫的巾帼英雄,也正与儿子准备迎接丈夫的忠魂归家。忽有一憔悴、悲戚的少女陈玉梅叩门乞求三娘将自己买下,以为其做猎手的父亲疗伤。杜三娘为其身世所感,慨然以五两碎银相赠,并收陈氏做了义女。杜氏母子刚刚送走陈玉梅,忽又有人惊恐地呼喊进城了。原来这“鸡公蛇”,乃当地土豪袁中飞的绰号,此人系拥立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宪政请愿团总”,此来金石镇,专为到蒋家搜杜三娘之夫蒋仆托蔡锷写的一封有反袁复国、讨伐帝制内容的续书,进而借以诛杀蔡氏。杜三娘因拒交绫书而为袁中飞所枪杀,其子蒋鑫亦未脱险。当母子二人陈尸街头时,一只岩鹰从蒋鑫手里叨走一块白绫。随后蒋鑫之“尸”也被一位不知名的侠士带走,放在陈世云、陈玉梅父女家门前。陈氏父女发现蒋鑫后,经悉心照料,使之很快复元。蒋氏伤愈后,独自一人往找袁中飞复仇,未果,且再次受伤,幸得妓女画眉蛋刘秀云相救。原来,杜三娘曾搭救过画眉蛋,于其有恩。

一天,蒋鑫与陈玉梅游玩登上了皇峰顶。其顶有座舜皇庙,寄住一隐退江湖的武林名师李振声。此人正是曾救过蒋鑫的那位无名大侠,因独创“鹰爪翻子门,”人称“鹰爪李”。蒋鑫得知李振声的威名后,决心拜之为师。几经磨难,多次考验之后,鹰爪李终于收蒋鑫为徒。

光阴荏苒,两年以后,蒋鑫深得其师真传,武功大进。一日,蒋氏偶尔看到岩鹰搏蛇的情形,一时灵感突发,悟出了一套融百家之精华的“岩鹰拳”。

陈世云、陈玉梅父女下山卖药为袁中才发现,陈世云力战身死,玉梅落入魔掌。李蒋师徒二人得讯后暂时分手。李振声救出玉梅,蒋鑫则远走联合反袁力量,投到了宝庆精武馆白馆长门下,受任馆总教练,并与侠士朱彪结为兄弟。袁世凯登基消息传来,蒋氏遂辞职,准备投身反袁斗争。他一路打听陈玉梅下落终于在一个叫林家屯的地方,与玉梅巧遇。二人终成伉俪。

蔡锷起义后,蒋氏非常振奋。在师傅鹰爪李的帮助下,他行里赴云南,投军报国。途经苗乡,得到新老拳王的赏识;打擂比武,又获“岩鹰王”美称。不料其仇人袁中飞一直尾随,并乘机盗走蒋携的反袁重资。后在敌人内部火并之际,蒋得苗人之助,杀却袁中飞党徒,夺回重资。然后蒋氏急赴蒙自迎接蔡,正遇袁中飞等刺杀蔡氏,蒋以飞镖救蔡,诛袁中飞,报了大仇。蔡也集各路英雄,举起了反袁护国的大旗。

【鉴赏】:

中国当代武林小说,或穿凿一代武师之成长史,或勾沉几个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武林传奇故事,其特点,均不过拘泥史实、传说,辅以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以期颂赞民族大义,讴歌时代英雄,反映世态炎凉,往往恶即恶、善即善,善恶之分如泾渭并流,异常分明,叫人一目了然。其实,这与生活中的真实相比,不免或有概念化、简单化的倾向。且不说生活中的所谓好人,难免有一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即便是那十恶不赦的奸臣贼子,酒囊饭袋,我们也不能不分皂白地说他们是清一色的、无条件无缘由的坏,不可救药,不但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不敢言“好”,即是做为一个自然“人”,其性格、其情感等也是一无可取之处,一无似“人”之处了。历史复杂,生活复杂,因此包含了所有历史、与概括了所有生活的人才更复杂,叫人琢磨不透,理论不清。

然而艺术并不就等于生活,小说也不是生活的摹写与照相,它需要比生活更概括、更集中。因此,小说较之生活简单一点也是情有可原。正如本篇小说中的袁中飞,坏则坏矣,无时不坏,无处不坏,真让人有世有此人,恐无宁日的杞忧。其实,这生活就是经作家概括化了的。登门索书,枪杀杜三娘,在生活中可能为一个人所为,而后来的谋刺蔡锷,则可能会另有其人,然则为何加在一个人身上,曰为免结构松散、线索繁多、人物变易之故也。一句话,为了让故事紧凑、集中,不得不如此。这就是作者的煞费苦心之处。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活”,无疑是经过了作者的精心剪材的。

小说中,杜三娘之夫、蒋鑫之父蒋仆,原即致力于反袁复国,讨伐帝制的事业,后虽身先故去,但其思想意志,显然已深入人心。其妻为保绫书,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其子更是子继父业,全力以赴,不但之先无需对这样一种重大的政治选择具备清醒的正确认识,而且其后也似乎没有及时地对此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一切都是那么生硬,突如其来,仿佛冥冥之中已有一个力量事先对此均有安排,不管情形如何,却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式走。作者在这里等于是在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接一个的生活答案,而并不是在为我们再现生活,让我们得以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经过绕有兴味的回味和重新经验,而进一步地获取生活的真谛。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讲故事方式,它只注意着外在情节的演进和发展,而没有,或在说忽略了事物内在运动的过程。

对这样古老的故事,我们似乎应该有些“不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