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拳叟》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海上漱石生著。36章,8万字。1927年连载于《新闻报·快活林》,1928年3月时还书局出版单行本。

【故事梗概】:

嵩山拳叟,人称其李老君,隐避嵩山数年。一日与山民朱仰之、徒弟传薪饮酒畅谈。酒醉乘兴,道出自己秘不告人的几十年武林生涯。

拳叟祖先为明朝遗臣,起兵反清死节,后裔陕西河南。拳叟自称王二旦,15岁外出学艺,至武当真武庙拜师,学成剑术。下山到冀州,与向业镖局单刀伯昂相善。马突于儿子大婚之日,父子皆被害。二旦见义勇为,挺身自任,暗中侦访此案。潜入湛家矶,审出主谋者为当地豪强甄立生,因其子欲霸占马家迎娶的新媳妇贞姑,遂下毒手。二旦夜闯甄府,一番格斗,杀死作恶多端的甄家父子,自身也被执拿送官。县官平日也深恨甄家,便袒护二旦,将他从轻发落新疆弃军。经过坎坷险途,二旦起解至迪化卧狮山,与山大王邓雄恶斗被擒,邓见其英武,欲收为子。二旦连夜潜去,孤身回到前发配目的地。

五年后,二旦刑满归乡,途中救了一被劫商人贾仁,不意贾之巨银当夜又失,二旦星夜追踪入雪山,与三大盗搏击,夺回失银。途中行至三山渡,闻当地绑票匪徒桑天梁猖狂已极,又只身闯入匪巢,恶斗后救出人质,再定计火烧白云山,大败群匪。二旦回到东昌府,被当地富户、官府延为武师,又推荐入京。二旦久有行刺朝中皇帝之意,至京后,用银行贿,充任当权的太监贾朝贵的随身保镖。一日夜里,他利用公务之便,潜入紫禁城皇宫,辗转来到御花园,匿身山洞中。白日见三乘大轿仪仗经过,突出行刺,刺伤轿内的皇太后。又与皇宫侍卫血战一场,杀死多人,自己也身负重伤,挣扎侥幸逃出重围,躲藏在一个枯井中,然后化装离开京师。因天下通辑,便流浪四海,七年后埋名隐姓,入嵩山潜避。闻者至此,才推测出拳叟真名为王亘。

【鉴赏】:

本篇小说虽成于二十年代,但全文均用文言文,古朴质雅,简洁精练。在写作形式上的特点是:一、全支三十六章,每章取一句唐为题,既含诗意,又暗寓令人猜度的迷离。二、通篇均采取对话形式以拳叟自述生平为主,介绍故事情节。又以旁听同饮的山民高仰之的问话、感慨,道出作者心中的议论之语,引出对拳叟行为超群的评价。而徒弟传薪的插话,则作为对拳叟自述的补充和解释,起到穿针引线的妙用。这样,既回避了现代小说中议论旁白往往冲淡故事气氛的弱点,又使读者的心境得到发挥和共鸣。全篇条理有序、军然一体,头尾皆有所照应,反映了作者较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朴厚的文史造诣

在思想意义方面,作品明显受到清末民初革命党人组织刺杀清朝权贵斗争的影响,在描绘拳叟的行侠义举中,有浓厚的反清抗上色彩。但是,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毕竟是旧时代的豪主,在他身上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旧式伦理道德。反抗清政权,却没有反封建的意识,这种合二为一的矛盾性凝聚,使得主人公拳叟的作为,常常表露出不统一的思想感情。他痛恨满清权贵朝廷,甚至不肯借助清朝的大赦,蒙恩解脱流放处境;然而在押解他的公差被盗杀死,自己经过血战得出匪巢时,却又不肯违反法度,孤身一人,持官府文书前去流放地报到。他久蓄刺杀清朝皇帝的大逆之志,却又怕连累推荐他的满洲人将军,必至自寻门路入宫;即使对人所不齿的权监,他也存着一人做事一人当,不使其卷入干系的侧隐之心。这种自相冲突的行为与道德,是由旧至新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因此,作者笔下的拳叟,不仅不使人感到有悖情理,反而使人觉得真实可信。这也是本书之所以称为武侠小说,而非描写革命党人的社会小说的最大区别。

在描写武功方面,作者注重实际技巧,一招一式,皆有所本,绝不卖弄神异功能。结合以书中叙述的清末官府黑暗、群盗蜂起的社会环境,都给人增加了真实感觉。

【原文作者】:海上漱石生

【作者简介】:

本名孙家振,字玉声。中国二、三十年代武侠、通俗小说家。又曾用警梦痴仙、玉玲珑馆主、江南烟雨客等笔名。曾在上海编辑《大世界报》,为《新闻报》撰写连载小说。1939年去世。著有《嵩山拳叟》、《飞仙剑侠》、《九仙剑》、《夫妻侠》、《金钟罩》、《风尘剑侠》等十几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