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拳传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檀林、檀淼著。37章,29万字。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故事梗概】:

清王朝光绪二十五年腊月二十七日,直隶省保定的贵公子吴伟君,依仗其兄的势力逼死卖花老妇,对老妇的女儿林美芹心怀歹意。工匠头董玉打抱不平。吴伟君心里嫉恨,想把自己的罪责推到董玉龙身上。幸有林美芹报信,董玉龙带众工匠杀了吴伟君。回到家乡白洋淀组织起义和团。保定知府吴汝纶要替弟弟报仇,命镇守团练使张子发领兵去抓董玉龙,结果惨败。张子发与县尉发生冲突。一怒之下杀了县尉、捕快众人,投奔白洋淀大土匪“周大王八”去了。

秀才本溪听说吴伟君之事,趁兴写出戏本《邬家寨》,带自己的戏班连连演出,吴汝纶大怒,发兵砸毁戏班。檀本溪脱离口后,招兵买,杀洋教士,攻陷德国教堂。义和团声势迅速扩展,有董玉龙率的大水流庄义和团,侯知悟的普济寺义和团,檀本溪的三边村义和团等。甚至连道士、尼姑、惯匪周大王八,溃兵张子发也纷纷组织起义和团。

吴汝纶接到裕禄的密令,带兵进军白洋淀,各路义和团联合起来,又一次杀败官兵。胜利后,义和团内部开始分裂,特别是周永年、张子发暗中捣乱,侯知悟则带自己的义和团去北京攻打外国人。义和拳内部有矛盾,德国传教士瓦德西定了一条“连环美人计”,把身陷吴家的林美芹送到义和团,张子发对林美芹垂涎已久。义和团内部矛盾更深,周永年、张子发勾结出卖了义和团。义和团遭到官兵和洋人的袭击,元气大伤。董玉龙、林美芹等奔向南方,寻找救国之路去了。

【鉴赏】:

《神拳传奇》写的是义和团的一支,白洋淀义和团的兴起和失败的故事。

清末,义和团组织纷纷兴起,反清反帝,曾强大一时,振奋民心,但最后被清王朝扼杀了。白洋淀的这支义和团,也逃离不了这总体命运。其实,除开清王朝与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之外,它的内部矛盾、自身的弱点也正是义和团失败的主要原因。

董玉龙爱抱不平,得罪了吴伟君,吴伟君反过来要栽赃陷害于他。认命,是死,不认命,或许就是活。忍无可忍下,董玉龙决定要造反,众人有愿意的,也有害怕的。董玉龙的堂哥董玉顺说动大家,齐心告反。

当年,李自成造反时,街上有孩子唱:“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腊月二十三,十八子坐青天”,果然闯王当上皇上,而且是十八天的皇上。

董玉顺也根据孩子们的歌谣向大家解释。“捉、捉、捉,捉住马尾巴坐金车,金车银车门前过,跟上咱就闹得阔。”董玉顺觉得:马属龙性,金车就预示着要有真龙天子出世了。董玉龙就应在那龙上,他姓董,董字上面去掉一个草子头和一横,下面再去掉一横,就是个车字,也应了金车、银车之说。若大家跟上玉龙造反,大家不是王爷就是宰相、元帅、大将军。

这就是他们造反的原因,虽然是迫不得已要鼓励众人,也说明他们思想的单纯、幼稚迷信和不深刻性。这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时他们的思想还没有摆脱封建性,没有意识到造反成功的关键在于内因,而不是某些外因。董玉龙未见面的未婚妻为他殉情而死,董玉龙把她娶为鬼妻,许多人因此忧心忡忡,娶鬼妻不吉利,深信此道的王寿,最后一仗中,被清兵打伤,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玉龙要是不娶鬼妻,这一仗也不会这么惨。”这是失败原因之二。

义和团虽兴盛壮大起来,但是内部人员复杂,矛盾重重,目的不一。义和团里有农民,有和尚、尼姑,有强盗、有官兵。在大敌临头时,他们歃血为盟,但找不出一个可以统率全军、德高望重的首领。

强盗周永年,官匪张子发重财、重色,见利而忘义。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趁机捞名捞利,最终还是走向了归顺之路,出卖了义和团。

董玉龙虽正直、无私,他对前途并不能看得太清。檀本溪曾提醒他:“要干,就不干攀龙附凤的勾当,干自己的大业,打自己的江山。古来打江山的,出身草莽的为多。若是胸无大志,这脑袋早晚得落进官家的杀场。”檀本溪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分散下去,万一西太后翻脸,就又要对天下义和团大动干戈。虽有这样的认识,一介书生,又奈之何?

没有统一的主张,胜利之后内部矛盾急剧加深,有的拥兵自重,有的单独行动。忽视了共同的目标。这是失败原因之三。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时代的脚步,把他们带进英雄的群体意识,并没给他们更深刻的引导。一番惊心动魄的搏斗之后,经过血泪的再一次浇铸,才萌发出新的认识:

历来造反起义的成不了气候,都是因为人心不齐,大事未成先起内讧。

要成大业,必须有博大胸怀的人领头。

义和团的神拳振荡了整个清王朝,敲醒了沉睡的国民,仍然难以挽救自己的命运。新意识重新涌进董玉龙等人的心里,他们也因此就有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