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金庸著。40回。100万字。香港明河社1976年5月版。大陆有数种版本。

【故事梗概】:

南宋年间,名震江湖的“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道长,在临安郊外中家村中,与从北方迁来避乱的义士郭啸天、杨铁心不打不成相识。适逢郭、杨二位夫人均是临产,请丘处机赐名,丘处机赐以“郭靖”、“杨康”二名。不分男女,是为不忘“靖康之耻”之意。

谁料风云陡变,不几日间,郭、杨二家俱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郭夫人李萍逃到蒙古草原栖身,生下一子名为郭靖;杨夫人包惜弱则为金国王爷完颜洪亮所掳,最后成了完颜的王妃。产下一子名为杨康。

丘处机得知郭、杨二家遭遇,即与稍有过节的当地名侠“江南七怪”兄弟七人立下赌约,各访一人,传以武艺,十八年后在嘉兴烟雨楼由靖、康二人比武较技,再分输赢。“江南七怪”千金一诺,历尽风尘,终于在蒙古成吉思汗的军中访到了郭靖。见郭靖虽资质粗鲁愚笨,但心性厚道耿直,堪以一教。如此过了十数年,已到比武见分晓之时。然丘处机之徒杨康,因生长于异族王家,认之为父,虽聪明伶俐,但性格轻浮佻达,贪恋富贵,薄情寡义,狡猾机变,全无仁心厚道。后遇生父杨铁心,明知自己并非完颜嫡裔而是杨氏之子,但居然全无为亡父亡母报仇雪恨之心,甚至继续认贼作父。为此,丘处机在烟雨楼比武之前便只得公然认输。因为学武之人,心性第一,武艺还在其次。

且说郭靖虽资质不好,但毅力惊人,随六位师父(七怪之一死于“黑风双煞”之手)学艺多年,颇具根基。与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结为“安达”(兄弟),颇得成吉思汗赏识,并已为成吉思汗立下汗功劳。一日与成吉思汗父子射雕为戏,因一箭双雕而博得“射雕英雄”的美誉。在蒙古草原已有声名。

郭靖遵师嘱,南下中原比武。丘处机服输之后,他结识了当时武功最强的四大奇人即“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东邪黄药师的女儿黄蓉,两心爱悦,一同游览中原大好江山。后遇奇人北丐洪七公,一番际遇,学得天下奇技“降十八掌”,再逢周伯通,学得双手互搏之术,又于无意之间学会了天下英雄梦寐以求的“九阴真经”上的功夫。其时武功,已可入一流高手之境界。只是婚姻一事,颇为烦恼,他一心所爱当然非黄蓉莫属,但一来他在蒙古之时因立战功,成吉思汗以其公主华筝相许,封为“金刀驸马”,二来黄蓉之父黄药师因自己聪慧过人,郭靖憨直纯朴几近愚鲁。因而郭、黄婚事,好事多磨,幸得双双拜在北丐洪七公门下,由洪七公从中周旋,方有转机。然而不久,郭靖之师“江南七怪”剩下的六人之中又有五人被西毒欧阳锋及杨康所杀,而郭靖误以为是黄药师所为。故与黄药师发生误会,几番以性命相拼。

再说郭靖把弟杨康,虽明了自己乃抗金名将杨再兴后人,并且受到中原好汉的教育点化,然因贪恋富贵,从而阳奉阴违。非但不能痛改前非,反而继续认贼作父,作恶多端,后被黄蓉揭出奸谋,于嘉兴铁枪庙中中毒惨死。

其时天下大势,南宋固是积弱不堪,大金国亦是气数将尽,北方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统帅之下,兵强马壮,顿生吞并中原之心。郭靖虽助成吉思汗灭金复仇,但决意反抗成吉思汗吞宋之举,累得其母李萍自杀身亡。郭靖亦因此与成吉思汗决裂,再度返归中原。华山论剑,与武林泰斗黄药师及洪七公各拼三百招而不败,足见其武艺已是出类拔萃。闻蒙古军队将攻南宋襄阳,即率黄蓉前往抗敌,领袖群雄,为国为民,成为“侠之大者”。幸而当时成吉思汗年老病危,招回蒙军,襄阳之危始解。郭靖亦随拖雷前往蒙古,最后探视成吉思汗,以了前缘。

【鉴赏】:

这部小说为“射雕三部”第一部,是金庸早期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亦是他艺业圆熟之作。据说自此书之出,读书界即奉金庸为“武林至尊”。金庸自己也凭赫赫声色,始创《明报》,并自《神雕侠侣》起,以后所作,皆在其《明报》上连载。既使他的小说声名更盛,同时亦使他的《明报》事业更为兴旺发达。因其小说之声名,而成就其报刊之实业,恐亦可为中国文化史中佳话。

射雕英雄传》不仅是金庸早期武侠小说的一大进步与转变,同时亦是整个的新武侠小说的一大转变与进步。自这部小说起,金庸在其武侠小说的创作中,将人物性格的塑造,提高到一种更为重要,更为突出的地位,从而提高了其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

小说着重刻划了郭靖、杨康、黄蓉等主要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对主人公郭靖的整个的人生成长道路,进行了细致而又独到的描写。突出了郭靖其人木讷刚毅、仁厚宽容、坦荡磊落而又爱憎分明的英雄气概。几成为一种深明大义而又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英雄侠士的人格模式的典范。其中“大智若愚”一层,本为道家深奥之哲理,然而小说中的郭靖的形象及其人生经历与性格,则可以说是这种哲学与美学境界的一种鲜明的体现。

相对比之下,其把弟杨康的形象正是处处与之相反。杨康生于富贵而贪恋富贵,郭靖则生于贫寒而视富贵为浮云。杨康生性机灵,聪明敏捷,然因其贪恋富贵且薄情寡义,从而变得自私狡猾、阳奉阴违、轻浮残毒,乃至认贼作父,背经离道,不仅丧尽人伦,同时也成了民族的叛徒。最后终于死于非命。足以为后来者戒。

小说中的黄蓉,貌美如花,才智过人,一举一动莫不机灵百变。与郭靖可说是相反相存。黄蓉与郭靖之爱情,乍看似是不可理解,甚而是“鲜花与粪”,然而细细思之,觉其恰恰耐人寻味,郭靖喜爱黄蓉之貌美多才、机灵活泼固不必说。黄蓉之爱郭靖,其实亦有其“可爱之道”。一是黄蓉早已发现郭靖心地善良、生性豪爽,乃一磊落大方的大丈夫。不问黄蓉是男是女、是乞丐抑或是公子王孙,慨然相交,一见如故,赠以貂衣、黄金、宝马而不惜。再则,与郭靖久处之后,即发现郭靖并非真是愚鲁,而乃“大智若愚”之“愚”——当然也只有聪明如黄蓉的“慧眼”才能识此英才——大关节处郭靖非但不“愚”不“鲁”,相反却是深明大义爱憎分明,突出如山,行则中矩。只有“君子不拘小节”,然则恰为黄蓉所补。因而郭黄之爱情,可以说亦是小说中最美丽动人,亦最为独特而深刻的篇章。在某种意义上,郭黄之配,也具有一种理想与典范的性质。

除郭、杨、黄等主要人物之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莫不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脍炙人口。如东邪黄药师、南帝(后改为“南僧”)段智兴、西毒欧阳锋、北丐洪七公、老顽童周伯通乃至丘处机、柯镇恶、瑛姑、裘千仞、裘千丈、穆念慈、欧阳克……等人,不管是君是臣、是官是民、是正是邪、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以说是武侠小说中的一种奇迹。

除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之外,《射雕英雄传》背景广大,场面宽阔,历史背景如南宋、金、蒙古等国家与部落数十年的发展脉胳及其相互之关系,于不经意间写得清清楚楚,深刻而又有趣;地域背景,如江南临安的流水人家,北方中原的千里沃野,蒙古草原的滚滚黄沙,东海之上的无际滔滔……华山之巅,荒岛野洞等等无不如在目前。至若具体场景则或丐帮数千人的集会,到蒙军灭金的十万兵马,从烟雨楼的群雄争斗到牛家村的密室疗伤……无论大小场景,都使人读之欣悦。不少读者,甚至据场景、境界之大小来区分是否金庸的“真品”,言下之意即是凡金庸所作,皆场面极大,气魄极大,境界也极大或极高者。

至《射雕英雄传》,金庸小说的叙事语言的艺术,可谓炉火纯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吸收了中国古典白话文学传统的精华,文雅又通俗,朗朗上口而又生动含蓄。时而幽默谐趣、生动活泼,时而情意缠绵、如画如,时而激昂慷慨、雄辩敏捷。称得上是字字珠玑,为中国白话文学的语言艺术增添了极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