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奇英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梁羽生著。32回,43万8千字。黑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5年3月版。

【故事梗概】:

唐太宗之后,高宗继位,武则天重返宫中,逐渐专权。先帝大臣殿前点检长孙均量对武后不满,辞官归隐,在四川剑阁之上结庐隐居。高宗皇帝死后,武后变本加厉、改唐为周,更引起了太子及一班大臣的不满。唐初著名宫廷人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后专权,事败之后被武后所杀。长孙均量收养了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对之视同己出,爱护备至。让上官婉儿与自己的儿女一道,日间学武,晚上学文,特别是教她武艺之时,竟比教儿女还要用心。七年之后,上官婉儿年方十四,长孙均量遭仇家所伤,不久于人世。临终之前对上官婉儿叙述了她的家世及仇怨,要她持刀前往都城长安伺机刺杀武后,为祖父及父母报仇。上官婉儿这才明白为什么她明明是喜文而不爱武,她的长孙伯伯却偏偏要她重武而甚于重文。但事出意料之外,上官婉儿见到武则天之后,先是被她的风度举止所吸引,后又被武后的胸怀与品格所惊服,非但没有杀之而报家仇,相反却成了武则天所宠信的宫中才女。

其时,王孙李逸,因不满武后专权,逃出京城,亡命江湖,学成一身绝艺,立志夺回大唐江山。因而投身武林,欲为武林盟主,并借武林英雄之助,恢复唐皇李氏大统。却没想到一众英雄非但精糟并杂,而且不堪一击。被武则天的侄女武玄霜一人搅局,李逸新败之余,心恢意冷,一片茫然。却没想到武玄霜反而对他一往情深,谆谆劝诫,言明武后的英明及种种苦衷,剖析李逸的理想是何等狭隘而又虚妄,李逸对之恨也不是,爱却不能。固不能反驳武玄霜之言,却难改心中固执之己见。

李逸与上官婉儿年幼之时,曾经青梅竹两小无猜。青年时相见遂旧情重续,引为知己。没想到上官婉儿去而不返,成了武则天的才女兼记室(秘书之责)。这使李逸觉得百思而不得其解。因此,李逸与武玄霜、上官婉儿这两位性格不同、出身与经历不同的少女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情感之圈。是爱是恨、是情是仇,早已惘然。

李逸入京,行刺未果,救了长孙均量父女,受长孙均量临终所托,与长孙均量之女长孙璧结为夫妇,远走天山。到其师门隐居之地,求得平安避世、终老此生。生子李希敏,聪明伶俐,倒也其乐融融。不料好景不长,数年之后,武玄霜再度出现。而在此之前,武后之侄武承嗣为了图谋继承帝位,一方面居然里通外国,与大唐的敌国突厥大汗相勾结,另一方面,又四处寻找李逸,以图“斩草除根”,为其继承帝位而扫清障碍。因此派了不少武士前往天山,一面与突厥勾结,一面将李逸之子李希敏掳去。至使李逸的安宁生活至此告终。在突厥宫中,李逸与武玄霜相见之后,恍如隔世,几经曲折与激烈打斗之后,李逸终于逐渐理解和谅解了武玄霜。然而他已是有家有室之人。且长孙璧对他更是情深无限。后长孙璧因怀孕又误服假死之药而真的死去,李逸悲痛之下,决心再度入关。

其时武后的朝廷纷争不息,争权夺位、明争暗斗,矛盾迭起。武氏子侄更是不肖,至使武则天决意将王位传给其子,并因其子懦弱,因而劝上官婉儿嫁给其子,以便帮助大唐天子坐稳江山,从而继续造福于民。上官婉儿其实深爱李逸,而武后之命又实在难违。武玄霜从中设计,约李逸入宫相见,不料事变迭生,宫中叛乱,太平公主趁机毒杀了李逸,而上官婉儿也终于嫁给了皇太子即新皇帝。唯有武玄霜一人,强忍悲痛,拒绝了其师兄的求婚,决心与李逸的儿子李希敏相依为命,以终天年。……

【鉴赏】:

这是一部历史传奇的武侠长篇。

读者不难看出,这部小说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要为武则天这一中国历史上毁多誉少的唯一的女帝评功摆好,或曰“翻案”。小说中用十分肯定的笔墨,刻划了武则天的形象。通过乡村野老、黎民百姓的求实口吻,写出了武则天造福于民之实。又通过武玄霜之口,写出了武则天胸怀异志,不为时人所理解,其境界之高远,为其李氏子侄所难企及。更主要的是通过她的“敌人”——聪敏多才的上官婉儿——之眼,刻划出了武则天的胸怀博大、磊落光明,目光深远而又无比自信的形象与品格。在小说的情节中,我们看到,武则天在极为复杂纷纭的矛盾斗争之中,稳操胜券及其艰难奋斗的过程:其时突厥异族视眈眈于外,太子老臣不满不服乃至图谋复辟于中,其武氏子侄一心改朝篡位于内……武则天虽执掌大权,且得天下百姓的称赞,然而在其身边,真正能够理解她、帮助她的人却是微乎其微!仅仅是处境艰难倒还事小,更难耐的是“举目无亲”的内心的寂寞。她深知自己的儿子女儿其才其德都不足以担当天下的大任,而其寄予厚望的内侄们却又图谋不轨、更其不堪。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只学得了她的一些皮毛,倒变得心狠手辣骄狂任性。她的内侄女玄霜虽然武艺超群且见识不凡,但又不思在宫中久居而心在江湖。她寄希望于李逸,但却始终不能获得李逸的谅解,更遑论合作。她想将自己的王位传给异姓大臣狄仁杰,又怕惹得天翻地覆……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求上官婉儿为媳,以助其懦子登台以正天下视听,以安天下民心。……这就是小说中的武则天的形象。这无疑是一种光彩照人的形象。也许历史上的真人未必有如此这般的英明伟大,而小说中的人物倒真是鲜明突出栩栩如生。

其次,如果说武则天的形象及武后的故事是一种感人至深的“正剧”形象与故事;那么,小说中的青年男女主人公李逸、武玄霜、上官婉儿乃至长孙泰、长孙璧兄妹等等则差不多都是一些悲剧形象。这可以说正是这部小说的奇异之处。小说中的上官婉儿,其祖父与父亲皆为武后所杀,这无疑是一个悲剧。然而她却别具慧眼,乃至于不但不杀武后以报父仇,甚至也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谅解,而是甘愿“屈身事敌”。这也许是她的幸运,也许正是她的不幸。正因为如此,她与她心中的恋人李逸才“政见不合”以至于天各一方,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爱情悲剧及其终身遗憾。不幸的是,武艺超群的武玄霜竟然也对其“政敌”李逸情有独钟,乃至明知是一杯无可救药的苦酒,也只能身不由己地吞下。最终虽然获得了李逸的谅解与友情,但终于没有能真正获得李逸的深深的爱意。武玄霜才高貌美、出身高贵,追求者自是大有人在,然而她却不能不孤身一世,陪伴情人的遗孤,终老此生。

同样,小说中的李逸的形象也是一个深刻的悲剧形象。他出身王家却又落拓江湖,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而他意欲复辟,却几遭惨祸,这无疑更是使之心灰,更可悲的是,他之图谋将被历史与事实证明,并不是那样“正确”,而他所反对的武后亦并非如想象的那般恶毒。相反倒是可敬可佩。这就更使他感到痛苦而又茫然。尤其可悲的是,他最心爱的少女上官婉儿弃他而去,在深宫“事敌”;而另一情仇难辨的心上人则又是“天然仇家”,直教人无可奈何。他与长孙璧的结合,也许可以算是退而求其次了,却又不料想安宁而不得,终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有的这一切,无非都源自那“王位之争”,到最后,他是想退出而不可得了,终于被太平公主(这也是一位武后的仿效者,只可恨只学得皮毛)毒杀而死!

这部小说的悲剧结局,使作品升华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与境界。令人酸鼻之后,深长思之,会感受到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