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捕快》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陈列著。载《新创作》1984年9-10期。

【故事梗概】:

下河县令以救灾、根治黄河为名,在老百姓中强征暴敛,弄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锁在县衙西侧的大库里。没过几天,大库门窗没动,白银却被盗不少。

县太爷见知府催得紧,便想出一个办法:贴告示,招捕快,重金相聘。揭告示的竟是一位年仅十八九岁的姑娘,与县衙役初试武艺,果然身手不凡,赢来一片喝彩声。

这女子名叫李素花。从小受到一位慈然老尼的指点。李素花的祖父和父亲,虽也一身武艺,但走入邪道。一个充当朝廷密探,一个为报父仇,铸成大错,省悟以后,出家修行。慈然尼姑不仅教会了李素花出众的武艺,而且反复告诫李素花不要走父辈之路,“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草木一春,要给世上留些芬芳;人生一世,要给黎民百姓做一番功业。”学成出师后,李素花就抱着这样的信念,立志为民除害,因而在下河县勇揭告示。

捕快头花豫春系李素花师兄,因武艺不如师妹,羞愧不已,但他也怀抱为民除害之宗旨,暗中侦察盗贼踪迹,在追捕途中,反被武功甚高的盗贼加害身亡。

李素花对盗贼穷追不舍,却吃惊地发现,盗贼原来不是别人,正是上河县令本人。这位县太爷本也是出身武林,但下山以后,违背师傅教导,尽干些万民痛恨之事。这次盗窃银子被李素花发现自然不会轻易认输,但他虽然也武艺出色,却不是李素花的对手,几个回合便做了李素花的剑下鬼。

李素花为民除害,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但官官相护。巡抚大人竟以“诛杀朝廷命官”之罪,拘捕李素花,并将斩首示众。群情激愤,百姓哗然,在问斩之日,众百姓勇劫法场,李素花的父亲和慈然尼姑也前来解救,法场一片混乱,慈然尼姑中弹身亡。李素花冲出重围,举起义旗,人们一呼百应,浩浩荡荡投奔西捻军。

【鉴赏】:

武侠之士,原是官逼民反的社会产物。在中国封建社会,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有志有识之士或群聚起义,或单枪匹,为反抗不合理的社会挺身而出。这些悲壮之举对生活在下层社会的芸芸众生自然起到了鼓舞作用,被人们传为佳话,其中自然免不了加进一些传说之人的理想色调,寄托着传说者的愿望,武侠传说因而在人民大众中不胫而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度,但深山老林,黎民百姓之中虽也受封建思想影响,这种影响相对稀薄,尤其是在那些被认为是“下里巴人”的阶层中,健康自然的人性往往冲破封建礼教之束缚显露出勃勃的生命活力。不然,你就难以解释何以一个重男轻女的国度,何以产生出一个又一个巾帼英雄。

李素花本是一命运悲苦的女子。自小失去父爱。但投奔慈然尼姑后,学得一身武艺,且深受武林思想的影响,立志要走正道,为民除害,给黎民百姓做一番功业。怀此抱负,李素花学成出师,下山后即勇揭县衙告示,捉拿盗贼。一身功夫,让男儿也自惭形秽。她果然不负师望,一出师,即干了一件百姓称快之事,将盗窃银子的县太爷剥去伪装,现其原形,挥剑斩杀了这个搜括民脂民膏的坏蛋。

武侠小说一方面宣扬正义,惩恶扬善,歌颂为民除害的正面侠义之士。一方面也写出世道的黑暗。世道的黑暗遂产生大义大勇之侠士,大义大勇的侠士在世道的黑暗中发辉出绚丽的光彩,二者相辅相成。《女捕快》一方面为我们塑造出巾帼豪杰李素花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清政府的腐朽。李素花为民除害,且又是官方的明令,但一当盗贼竟是县太爷而被李素花一剑斩杀后,巡抚大人竟以“斩杀朝廷命官”问罪于李素花,并要将其斩首示众,可见,这是一个毫无公理与法治的时代,官官相护,腐朽透顶。让人更感可笑的是,县太爷竟贼喊捉贼,身为百姓“父母官”不仅不为民做主,反而搜括民脂民膏,干起偷的事来。朝廷“命官”原是武林败类,可见在那样的时代,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恶人得道。这样的世道又怎能不官逼民反!

《女捕快》将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很好地融为一体,既有对黑暗现实的描绘,又有对侠义之士的颂扬,其中寄寓了对腐败社会的憎恨与嘲讽,又通过对李素花的刻划表达了与丑恶抗衡的理想,传奇色彩强烈,语言通畅,是一篇艺术性强,又有人民性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