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3-31 属于: 世界文化词典

力学定律之一。顿于1687年提出。其内容是:任何两个物体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质量中心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沿两质量中心连线。伽利略早就发现所有天体都具有合并的趋势,并发现重力加速度与质量无关。1601-1619年间,开普勒在探索行星运动规律时,就想到使行星运动的力来自太阳。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提出假设:从太阳发出的力应和离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666年牛顿开始思考引力问题,概括了前人成果,研究了物体垂直下落及旋转问题,构想了地面火炮射击的理想实验。1674年,胡克提出了关于引力问题的三条假设:第一,一切天体都具有倾向其中心的吸引力,它不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并且还吸引其作用范围内的其他天体;第二,凡是正在作简单直线运动的任何天体,在没有受到其他作用力前,它将继续保持直线运动不变;第三,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体越靠近吸引力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他首先使用了“万有引力”一词,并在1680年1月6日给牛顿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思想。牛顿把向心加速度公式用于开普勒第三定律,明确而完整地表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并于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正式公布这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