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量子论的启发。力图建立可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且不同于经典力学的新力学。1924年,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就是波粒二象性问题。1927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森和革末通过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不仅电子,而且质子、原子、分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其具体参数与德布罗意的预言一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建立了作为量子力学体系之一的波动力学;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则于1925年建立了量子力学的另一个体系——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从理论上证明了量子力学两种体系的等价性,波恩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1927年,狄拉克研究了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衔接关系,海森堡提出了表明微观世界重要特性的测不准原理。围绕着对量子力学规律本质的理解,即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究竟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的,引起了以玻尔与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两派长期争论。量子力学的建立,和相对论的建立一起成为经典物理学向近现代物理学转折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