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学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3-31 属于: 世界文化词典

介于考古学和农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1866年,瑞士考古学家在湖上居址发掘出粟等农作物,引起西方学者对农业起源问题的关注。本世纪以来,对西亚和美洲中部原始农业遗存的发掘和研究,促使该学科产生,1952年,考古学家柴尔德首先提出“新石器时代革命”的概念,把农业的产生视作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和人类诞生后对自然进行开发的一次重大飞跃,农业考古遂得到考古界普遍重视。50年代后,农业考古学正式诞生。主要通过搜集考古发掘中有关农业的直接证据,包括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籽粒、农耕图像、家畜遗骸、灌溉河道等实物,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动植物学和民族学资料,研究农业的起源、传播和发展,农业区的形成与变迁、农耕制度的演变及农业生产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亦涉及与农业相关的林牧副渔各业。该学科强调考古发掘时注意收集过去不受重视的动植物标本和遗址地层中的植物花粉,以便恢复古代农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