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考古学
一称航空考古学。航空遥感科学和考古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一战中考古学研究始出现空间摄影术。二战时,英、法等国许多考古学家参加军事情报工作,使航空考古得进一步发展。1923年,英国学者克劳福德在《地理学杂志》上发表《空中调查与考古学》一文,后又出版专著《空中拍摄的韦塞克斯》,成为该学科奠基人。近年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学科日益成熟。主要通过对飞机拍摄照片或人造卫星所获遥感图像的判读,发现和研究古代城市、村落、军营、井位、水利系统、农田结构和土地利用形式、墓群等。其使用的红外线和多波段拍摄技术,可将肉眼无法看到的信息转化为容易识别的可见光影像,重现埋藏在地下的古迹。遥感传感器能发现某些水中的古迹古物,雷达遥感具有一定的穿透地表和植被的能力,能透过丛林与松散土层揭示地下掩藏物,并将其呈现在图纸上。该学科把传统的野外考古调查转变为以室内分析为主,兼有肉眼所不具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考古学的科学程度和工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