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1-20 属于: 苏轼的诗词

洞仙歌 简体版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 繁体版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dòng xiān gē 拼音版

bīng jī yù gǔ , zì qīng liáng wú hàn 。 shuǐ diàn fēng lái àn xiāng mǎn 。 xiù lián kāi , yī diǎn míng yuè kuī rén , rén wèi qǐn , yǐ zhěn chāi héng bìn luàn 。 qǐ lái xié sù shǒu , tíng hù wú shēng , shí jiàn shū xīng dù hé hàn 。 shì wèn yè rú hé ? yè yǐ sān gēng 。 jīn bō dàn , yù shéng dī zhuǎn 。 dàn qū zhǐ xī fēng jī shí lái ? yòu bù dào liú nián àn zhōng tōu huàn 。

鉴赏

【注释】 1。河汉:指银河。2。玉绳:星名。【背景】 东坡7岁时,居住在老家四川眉山,邻居有一位年过90的朱姓老尼姑,这位朱老尼姑曾经跟7岁的苏轼讲起自己16岁时随师傅入蜀的故事,当时居住在蜀主孟昶家中。一夜大热,孟昶和同居的花蕊夫人睡不着觉,避暑于池上,孟昶为花蕊夫人作词一首,就是这首《洞仙歌令》。当时,年逾90的朱老尼姑还能背诵《洞仙歌》这首词。40年以后,已经47岁的苏轼谪居黄州,想起此事,但是能够记住的词句只有开头一二句了,于是东坡突发奇想:何不换化为孟昶的角色,将《洞仙歌》这首词续全呢?朱祖谋《东坡乐府》定《洞仙歌》作于元丰五年(壬戌,1082),时苏轼正谪居黄州。词中演绎蜀主逸事,兼写自己情怀。与作于同一时期的《念奴娇》(大江东去)风格不同,而意趣略近,并可看出其对流年偷换的敏感和无奈。天才纵笔,其来无端。即如苏轼《洞仙歌》,虽于小序约略交代了写作背景,其实自隐杼机,让人睹神之形而不能察神龙其身,从而为自己逸兴走笔、暗寓情怀创造了条件。【集评】 宋末张炎著《词源》一书,已启后世有关苏、辛优劣之端。张炎认为辛词豪气太盛,且以戏弄笔墨居多,难入雅词之室。而苏轼词则"清空中有意趣","清丽舒徐,高出人表"。其中这首《洞仙歌》即是备受称誉的一首。苏轼择取五代后蜀国主孟昶和宠妃花蕊夫人深夜纳凉的一段艳事,把宫体题材雅化,在"钗横鬓乱"的俗事上,升华出流年偷换的人生感慨。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花蕊夫人原姓徐,后拜为蜀主贵妃,因"花不足拟其色",故别号花蕊夫人。后升号慧妃。张邦基《墨庄漫录》载:友人陈兴祖曾见李季成所著话中记载孟蜀主之诗,即苏词所本。其诗云: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鉴赏】 《洞仙歌》这首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苏轼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婉惜。《洞仙歌》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艳羡、赞美中附着苏轼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