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聚骨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11-19 属于: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
【原文】:

几股湘江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原文作者】:完颜璟

【赏析】:

金源女真贵族入主中原,若从靖康年间算起,至章宗完颜璟已达六十余年。女真族本以打猎习武为生,以上功夫见长,移驻中原后,受汉文化吸引熏陶,已渐渐“汉化”。其表现之一,就是文化水平特别是文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如“词”这种形式精致、格律严谨的近体,女真人已能熟练掌握,甚至与同时代的南宋人相比,也未必逊色。金章宗这首咏扇词,就是一例。

“聚骨扇”即今之折扇。折扇以竹、骨等为经,糊绢、纸等为扇面,可展可折,便于外出携带,于是就成为男性特别是男性文人的随身之物。比起祖宗来,金章宗已“文化”了,所以,他对折扇而不是对佩箭,发生了更大的兴趣。

“湘江龙骨”,指扇骨。因是御用,故可沾光,称为“龙骨”。此扇骨大约是竹制,由竹联想到“湘妃竹”,再想到“湘江”。这位女真天子对汉文化很熟悉,也很羡慕,于是要为自己的扇子攀个高贵出身。“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扇子折起时为长方立体,展开便成扇形平面,对于见惯了刀马的金源人来说,当然是种翻腾奇巧之物。“湘波”由湘江联想而来,但也可能是扇面上绣有湘江景色。扇子叠时,似将湘波折皱。这想像也算奇特。扇面可能是较厚的丝织品所制,上面有“金缕”即纯金丝线织就的“小钿”。“钿”,本是指将金属、贝壳等镶嵌在器物上的工艺品,这里是指用金线在扇面上界出的具有立体感和金属光泽的图案。这图案是“花草斗”。花草斗艳,精巧无比。扇上如此精美,再加上“同心扣”作装饰,就更美上加美了。“同心扣”疑从“同心结”联想而来。这“扣”可能有两个作用:扇子打开时,充作扇坠,吊在扇下,摇时跟着晃荡,以慰主人夏日之寂寞;扇子折起时,扣在“翠条”即扇子的聚头上,防止扇子散开。

词的上阕,用赋法逐一描写所咏对象。一句写竹制外观。二句写扇子打而未全开时皱叠之貌。三句写打开时扇面图案之精美。四句写扇坠并照应重新折起时的状貌。词的下阕,叙述扇的主人使用扇子时的一个典型细节。

“金殿珠帘”,为皇家气象。“闲”,皇上日理万机,难得一闲,有空摇摇扇子。“永昼”,夏日天长且热,故有“永”之嫌。好在有此扇在手,摇上几下,便有一握清风,扑向怀中,虽未达陶渊明“遭凉风暂至,谓羲皇上人”(《五柳先生传》)之无上境界,然亦消暑之一乐。谁知此乐不长。“忽听传宣须急奏”,正在“暂喜”,臣下却有军国大事急奏,看来这皇上也活得甚累。无奈只得将心爱之扇“轻轻褪入香罗袖”。上殿办公还舍不得丢下,可见此扇受宠之深。

这首词,虽谈不上有什么深刻意义,但也还算有些特色。咏物词讲究不粘不脱、不即不离,即所谓“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这首咏扇词,其描摹在似与不似之间,其所托之意亦在似有似无之间,故能得咏物之妙。以“湘江龙骨”喻扇骨,以“湘波皱”写扇之折叠,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云花草斗艳,同心结扣,亦似有言外之意,但又说不上到底所托何意。特别是结句“轻轻褪入”,更使人思之不尽。傅毅《扇铭》“知进知退,随时出处”,道出扇之清德。此扇亦然:“出”时有“一握清风”,“处”时便“轻轻褪入”,岂不也是一种知进知退吆!咏扇德也就是咏人之德。但一联系到具体人,却又模糊了。我们不好说金章宗此时也有“进退出处”的活思想,但也不能说这首词就没有任何寓意。

这一首词的另一特色是“真切”。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补编二所云;“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金章宗咏聚骨扇云: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此咏物兼赋事,写出廷臣入对时情景,确是咏聚骨扇,确是章宗咏聚骨扇;它题它人,挪移不得,所以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