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酒》寓言鉴赏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以异于是?
【原文出处】:江盈科《雪涛谐史》
【鉴赏】:
米为酒之本。造酒忘记下米,只用水和曲,当然是舍本逐末。作者是针对学习不会抓住根本因而所学无成的人而写的。结尾的议论明白揭示了作者的寓意。故事在学者(接受者)与教者(传授者)之间展开。接受的失落和接受者的误会引起了一场小小的喜剧性冲突。失落和误会的原因由于接受者“善忘”。遗忘的内容本带有偶然性,但他恰恰忘记了根本。善忘的人记忆机能不健全,无法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但他却可以根据简单的逻辑推论,要求别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就出现了“往诮(qiào责备)酒家谓不传与真法”的可笑纠纷。幸好此人虽善忘而未全忘,终于自认其错。“其人俯首思曰”寥寥数字,生动地写出了这了善忘者认真回忆而后醒悟自省的神态。作者有意突出人物善忘的特点是颇具深意的。善忘者的过失固然可笑,然亦可谅,一个正常的人办事忘本逐末,就应该自责。从这个意义上看,善忘者的形象对作者批评的“世之学者”,不但是一种类比,而且是一种映衬。“世之学者”,莫非愿居于病忘患者之列么?否则,便不应忘本逐末。学习者如此,从政者和从事其他事业的人,亦应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