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简介与鉴赏
《钦差大臣》是讽刺喜剧名作。
《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果戈里1835年创作的著名讽刺喜剧。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他的创作以朴素真实的艺术独创性和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标志着俄国文学果戈里时代的到来。其主要作品有《狄康卡近乡夜话》《钦差大臣》《死魂灵》等。
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是现实主义讽刺文学的卓越范例,也是世界戏剧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它通过远离彼得堡的边远城市市长等一群官僚误把来自彼得堡的纨绔子弟,一个普通的十二等文官当成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而引起的慌乱以及在市民中激起的强烈反响。揭露和讽刺了沙皇官僚的贪污、腐败和昏庸,也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统治制度腐朽黑暗、残害人民的反动本质。这出戏既表达了剧作者的愤慨与谴责,也饱含着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剧中人物大多是一群贪污腐败、昏庸愚蠢的官僚。
市长司克伏兹尼克·特模哈诺夫斯基是一个自以为是、非常狡猾的老官僚。一个贪污成性,对下级和市民十分傲慢、粗暴,对上司迎逢拍马,一心想往上爬的贪官典型。商铺里的货物,他见什么拿什么,店主稍有不从,便有封门之祸降临。铜匠的妻子因未给他送礼,丈夫便被抓去当兵。在他的统治下人民苦不堪言。城市乌烟瘴气,污秽不堪。医院里乱七八糟,全然不顾病人死活,他们一个个脏得像铁匠。法院的审判室成了法官养鹅和放置打猎用的长鞭的地方。邮政局长以私拆别人信件猎奇、探隐私为乐事。警察任意打骂市民,城市垃圾已堆积了40大车,旅馆里臭虫成堆。
听说钦差大臣可能要来私访巡查,市长慌忙召集部下,指使他们弄虚作假,掩盖罪恶,欺上蒙下,甚至派一名高个子警察,站立在桥头,“以壮观瞻”。在“钦差大臣”面前,他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竭尽吹牛献媚之能事。而当“钦差大臣”调戏他的妻女时,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为攀上这位“乘龙快婿”,就可以平步青云,竟然做起了“将军梦”。
“钦差大臣”赫列斯达可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剧中其他人物都围绕着他转。这是一个京城官吏的典型,又是一个京城纨绔子弟的典型。他官不大却派头十足,装腔作势,吹牛撒谎。他懒、馋、贪、睹、色五毒俱全。饮食起居全由仆人侍侯着。他很好吃,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寻欢作乐、花天酒地,赌博把钱输得精光,付不起账被困在旅馆里。由于偶然的机会,他摇身一变,成了“钦差大臣”以后,又大肆骗钱,连市长的妻女也要调戏。他实在是俄国畸形社会的怪胎,寄生阶级的宠儿。
市长的下属,从医院院长到学校的督学,也都是一群养尊处优,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
剧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实质上是沙皇统治下的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缩影,而剧中多数人物的原型“差不多任何时候都在眼前”。这正是《钦差大臣》思想内容及其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之所在。
人们不禁感到奇怪,像赫列斯达可夫这样一个芝麻官怎么竟然成了钦差大臣,岂不荒唐至极?事虽出偶然,其实也有其必然性,正是官僚制度使其然也。像剧中市长这样的官僚,凶狠残暴,贪婪无耻,劣迹多端却又十分心虚胆怯,惟恐他们的丑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一有风吹草动便惊若寒蝉。正像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的那样,“钦差大臣”是“市长的惊慌万状的想象的创造物”。
市长曾梦见两只黑色大耗子,“它们来了,闻了闻一就溜了”。作家在这里暗示我们,钦差大臣无论是真是假,丑剧同样会上演,他们都不可能公正廉明,受害者仍然是市民群众。
偶然,在艺术上恰恰是构成喜剧的重要基础。喜剧常常是由误会、巧合等偶然因素构成。
市长收到朋友的信得知一位不知姓名、行踪的钦差大臣在各地私访巡查。恰巧在此时有一位青年因付不起账而被困在本城旅社里,这本是巧合,市长却怀疑他是钦差大臣,便去旅馆探个究竟。初见面时,彼此互相提防着。市长出言试探,赫列斯达可夫却误以为市长要来逮捕他;市长请他搬到别处去住,他又误以为市长要将他关进监狱。于是他大发脾气,“我会直接去见总长!”“你算什么?”并捶桌子怒吼,其实不过借此吓唬人,壮声势。市长却误认为他的话是对自己的威胁,并深信他就是钦差大臣。于是,一场误会便诞生了一位“钦差大臣”。接下来市长便竭力迎逢讨好,将他接到家中供奉起来。于是官员们纷纷前来拜访,并且顺顺当当地让他骗去许多钱;于是商人、市民纷纷来告市长的状。他也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接受投诉,慨然承诺。最后竟调戏市长的妻女,假意向市长女儿求婚。这一切喜剧性情节都建立在误会的基础上。
喜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笑。无笑不成其为喜剧。因为喜剧是由于人物的言行、思想与客观环境不协调并引人发笑而造成的。果戈里就曾说过,此剧中有一个始终在剧中活动着的正直高尚人物,这个人物就是笑。
此剧中的笑料俯拾即是,情节可笑,人物可爱,夸张幽默的喜剧语言也可笑。
市长和他的下属官员未见赫列斯达可夫之前惊慌失措,诚惶诚恐;在他们心造的钦差大臣面前顶礼膜拜,丑态百出;真相暴露以后又目瞪口呆,后悔不迭。这些都令人感到滑稽可笑。“钦差大臣”向市民女儿求婚随即便溜之大吉。而群丑们却聚在一起向市长一家贺喜。他们弹冠相庆,肆意吹捧,更是荒谬可笑。
人物的可笑则表现在人物言行和形体上。如“钦差大臣”吹起牛来口若悬河。什么部长和他的交情深,《费加罗的婚礼》是他的得意之作,明天就要当大元帅了等等。市长则吹嘘自己治市勤勉有方,热情好客。真相暴露后又大骂自己是大傻瓜,大鼻子蠢材。这些人物形体的丑陋也令人捧腹,如两个矮胖地主是“一对大肚子的矮蘑菇”,市长面貌粗野而呆板等。
此剧语言夸张幽默,充满笑料,是典型的喜剧语言。吹牛需要夸张的语言。“钦差大臣”说他参加宴会,桌上的西瓜就值700卢布。当他说某部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而露出破绽时,他又撒谎说另一部同名作品是他写的。真是无耻又可笑至极。市长说要是哪个公务员对新到的官员说(对他)不满意的话,“以后我就会给他个不满意”。出语幽默却又暗藏报复之心。
鲁迅说过,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让我们在笑声中看着这些毫无价值的人和事以及它们从属的旧世界的毁灭。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