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简介与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9 属于: 影视剧情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悲剧名作。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1824—1895)的戏剧代表作。

小仲马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开始的。他24岁时曾写了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优秀小说《茶花女》,接着又把它改编成了戏剧,于1852年上演。由于剧本比小说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于是他从此便开始专门从事戏剧创作。他一生共写了20多部剧作,除了《茶花女》外,比较好的有《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等。

小仲马的戏剧创作是浪漫主义戏剧向着现实主义戏剧的过渡,他可以说是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先驱者。他的剧作大多以妇女、婚姻和家庭问题为题材,或描写在资产阶级淫糜风尚下沦落的女性的命运,或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财产对爱情婚姻的践踏和破坏,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道德的没落腐朽,提出和探讨了有关资本主义社会道德问题。

《茶花女》戏剧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853年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并将它改编成了同名歌剧,它成为各国剧院的保留剧目。话剧和歌剧《茶花女》在我国也都曾经多次上演,受到我国观众的欢迎。

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描写了“茶花女”马格丽特悲剧的一生,它较真实集中地概括了千百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妓女的身世和命运。它是在法国文学中第一个把妓女的生活命运搬上了舞台的剧作。这不仅对于传统的文学题材和主题是一次勇敢的突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小仲马在一个为人所不取的妓女身上,赋予了许多高尚的情操和善良的品质。

我们在剧中看到,马格丽特虽然过的是卖笑生涯,但她那来自下层人民的善良纯朴的品格以及对人生美好生活的追求,则始终不曾泯灭。她深深地厌恶自己所过的生活,向往着过那种自由的生活和获得真正的爱情。她并不是那种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风情女人。她尊重的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金钱。她把自己的生活比作是在“金色帐幕”掩盖下痛苦的生活。她肉体虽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着,内心却时时充满着痛苦。残酷的现实使她认清了那些整日在她周围寻欢作乐的有身价钱财的人物的面目,那些趋奉和讨好她的贵族老爷,一个个全是些朝秦暮楚、虚情假意的东西。在她认识阿芒以前,她从来不曾爱过一个男人。她对阿芒之所以产生了爱,乃是因为在她久病无人过问的艰难的日子里,只有阿芒每天登门探询她的病情,并把一束束的鲜花送给地。正是阿芒的这种真挚的感情,才使她深受感动并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为此,她下决心跳出火坑,要和过去那些疯狂糜烂的生活一刀两断;她并且瞒着阿芒变卖和典当了自己的一切物品,要重做一个新人,和阿芒一起搬到乡间去,过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过真正的人的生活。

马格丽特本来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按自己已经开始的新的生活过下去的。然而无奈她太善良了,她不是一个为了自己不顾他人的人。因此,我们看到,当阿芒的父亲杜瓦先生苦苦哀求马格丽特为他的儿女的前途和幸福着想而放弃对阿芒的爱时,也就是说当马格丽特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时,她却无私地选择了牺牲自己的道路。应该说,这对于她那样的处境和地位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啊!马格丽特虽然也知道,要她离开阿芒,也就意味着她的爱情和生活理想的全部破灭,也意味着她将要重蹈复辙,回到从前的日子,过她不愿意过的日子。然而,马格丽特却狠下决心,私下答应了杜瓦先生的要求。为了使阿芒不再留恋和纠缠她,她还把自己假装成是一个见异思迁、无情无义的女人,违心地委身于一个她根本不爱的男爵,并且任由别人的嘲笑、辱骂,特别是阿芒的嫉恨,而她自己则在暗中饮恨,有泪独自往肚里吞咽。马格丽特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正充分体现了她那来自民间的纯朴无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她那信守誓言的坚毅刚强的意志。她在临终时对阿芒说道:“饶恕你吧,我的朋友!这原只是我一个人的罪过,不过我怎么能不那样做呢!我所要的是你有幸福,即便毁灭了我自己的幸福。”由此不难看出,马格丽特高尚的人格。她的心地正犹如白茶花那样纯真、高洁,她是一朵在资本主义污泥中盛开的白茶花。小仲马对马格丽特这一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他的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及他对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精神。

《茶花女》一剧的基本冲突是建立在真诚的爱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矛盾的基础上的。马格丽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造成的,也是资产阶级的道德造成的。剧中阿芒的父亲便是这一虚伪道德的化身。阿芒的父亲杜瓦先生在剧中是一个反面人物,满脑子剥削阶级的偏见,认为上等人和情妇之间只能是买卖关系,决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爱情,阿芒与茶花女相爱不仅玷辱了他家的门楣,也断送了阿芒的大好的前程。因此他竭立反对、阻挠,并要马格丽特为了阿芒的前程而断绝了他们的来往。在小说中,作者对他完全是鞭笞和否定的,但在剧本中,却写他后来良心发现,主动帮助马格丽特与阿芒重修旧好,这就美化了阿芒父亲杜瓦,冲淡了作品原有的批判性和悲剧性。这也说明,作者多少有些屈从于当时上层社会舆论的压力,局部地放弃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原则。

《茶花女》全剧充溢着浓郁的抒情性和悲剧气氛,这构成了这部戏剧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而这一艺术特色的形成,也是与小仲马在剧中融汇了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生活感受,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小仲马原是作为一个私生子来到人间的。他自幼无论在学校、街头和一切公共场合,常常受到别人的奚落和欺侮,这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在描写茶花女悲惨的身世时,他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也注进了自己的惨痛的经历和他对资产阶级社会不公平的等级差别的深切体会,因而剧本写来凄切婉转、感情深沉,形成了那种浓郁的抒情性和悲剧性的艺术特色。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