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简介与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9 属于: 影视剧情

《威尼斯商人》是莎氏悲剧名作。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于1596年创作的优秀喜剧。

此剧原来的故事是意大利短篇小说《呆子》,主要讲述威尼斯的一个青年商人三次向郡主求婚,终成眷属。莎士比亚把整个喜剧的重心,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威尼斯市场和法庭上来,编成现在的剧本。莎氏的剧作几乎都是根据过去的旧题材改编而成,但其艺术成就远远超过他用作素材的那些作品,这正是莎士比亚艺术天才的生动体现。

16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虽然已经走过了它的商业极盛时期,却仍然是一个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的城市。剧本通过该城商人安东尼奥与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为3000元金币的债务而展开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斗争,以及贵族少妇鲍西娅机智果敢地解决这场冲突的过程,歌颂了正直善良、忠于友情、急公好义的道德品质,揭露和鞭挞了极端自私、唯财是命、凶狠残暴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剧作家的人文主义理想。

安东尼奥是一个拥有三艘货轮进行对外贸易的富商,但他并不看重金钱,而要追求人生真谛。他正直善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当他的朋友巴萨尼奥向他借3000元金币以备求婚之用时,他当时手头无现金,便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贷来满足朋友的要求。按借款契约,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夏洛克就要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他的货轮未能如期返航(有消息说在海上触礁遇险)。他被告上法庭,面临杀身之祸。当此之时,他仍不悔初衷,义无反顾,表现了对朋友忠贞不渝,无怨无悔的情义,真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还曾多次揭露和批判夏洛克不择手段重利盘剥他人的丑恶行径,也因此与之结下宿怨。在安东尼奥身上体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精神品质和高尚道德。

安东尼奥又有些多愁善感。他一出场就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他在剧中的处境也的确不好。在法庭上,他对夏洛克的斗争被动无力。此剧结尾时,有情人皆成眷属,惟独他孑然一身。他说“我扮演的是一个悲哀的角色”。这个人物使此剧具有悲剧因素,令人玩味无穷。

鲍西娅更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化身。她因继承了父亲的大笔遗产而富贵荣显,门庭若市,求婚者络绎不绝,她却自有主张。她择偶不追求名位和外表的美,看重的是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她终于摆脱了父亲生前为她设置的既不能选择,又不能自主的婚姻藩篱,与她心爱的人巴萨尼奥结婚。当她得知丈夫的朋友陷入险境时,巧扮律师走上法庭,仗义执言,公平执法,勇敢机智地挫败了夏洛克的险恶图谋,使安东尼奥绝处逢生。

作家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正直善良,机智聪慧的美好品格,忠于友情、爱情的道德情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夏洛克是一个爱财如命,吝啬成癖的高利贷者的典型,是世界文学中性格复杂的艺术典型之一。作为一个高利贷者,他以高利盘剥他人而使自己财富急剧增值。而高利贷盘剥之苛酷,是一切资本剥削中最无情、最血腥的。他以偿还债务为名将安东尼奥告上法庭,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去一磅肉,将他置于死地。他极端自私又凶狠残暴,此前他即以放高利贷盘剥坑害了许多人。他又是一个吝啬鬼,拒绝一切生活享受,甚至不准独生女儿外出玩乐,不让仆人吃饱肚皮,致使他们都离他而去。

夏洛克又是一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典型。正像俄国人普希金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则是吝啬、机警、复仇心重,对女儿慈爱、机智等等”。一方面他贪婪凶狠,高利盘剥他人,这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受到歧视,受到基督教凌辱,又有可同情的一面,作家在这一点上也对他寄予同情。他把女儿当奴仆,叫她死守家门,毫无感情,可女儿离家私奔后,他又四出寻找,十分关心女儿的命运。总之这是一个带有某些性格复杂性,又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

剧本情节错综复杂,结构安排精巧。

全剧共有四条情节线,这在莎剧中是罕见的。一条是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冲突线,构成全剧主要冲突。另外三条则是鲍西娅与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罗兰佐与杰西卡之间的爱情情节线,一条主线,三条副线。主次分明又纵横交错,使情节错综复杂。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冲突主线和鲍西娅与巴萨尼奥的爱情副线分别在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地平行展开。巧妙的是鲍西娅虽不是主线冲突贯串始终的人物,却是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人物。这不仅突出了鲍西娅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了剧作的主题,而且使鲍西娅与巴萨尼奥之间的爱情副线在戏剧高潮中并入情节主线并延续到剧终。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的爱情副线和鲍西娅与巴萨尼奥的爱情副线合在一起展开并对主线起烘托映衬作用。杰西卡和罗兰佐在鲍西娅的庄园里获得美满幸福的爱情,对鲍西娅的爱情及其形象也起烘托映衬作用。情节错综复杂又有序,主副线相互补充又交相辉映。

结构安排精巧。一是它的严谨。夏洛克是戏剧冲突的中心人物。他与安东尼奥的矛盾冲突是全剧主要的矛盾冲突。他与威尼斯商界,与法庭、基督教,与他的女儿、仆人也都有矛盾,诸多矛盾集于一身,而“割一磅肉”的问题则是诸多矛盾最集中的体现,随着这一主要矛盾冲突的解决,其余的矛盾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二是它的穿插巧妙。巧妙安排鲍西娅在全剧冲突高潮中出场。出场早了,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冲突未充分展开和形成高潮。迟了,安东尼奥则难免惨祸临头。她的出场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使剧情突转。她巧妙机智地解决了这场冲突,更体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美好品格,也弥补了安东尼奥在这场冲突中的被动和无力,使冲突解决得干脆、利落和圆满。

一般戏剧在高潮之后,特别是主要冲突解决以后就无戏可演了。此剧却在主要冲突解决之后又有第五幕,且只有一场。这一场中有一个索要戒指的小小冲突,为剧情增添余韵,也更充实了主题,丰富了人物性格,增强了喜剧性。至于最后一幕为什么只写一场就结束全剧。应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来理解:“莎士比亚往往采取大刀阔斧的手法来急遽收场,从而减少实际上相当无聊但又不可避免的废话。”(《致克思》1873年12月10日)

《威尼斯商人》是一出抒情性浪漫喜剧。

误会是一种喜剧手法,此剧中这一喜剧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彩。在法庭上,当夏洛克听到鲍西娅肯定他的申诉可以成立,又说法律是不能变更的时候,他误以为鲍西娅是支持他的,以为这场官司他可稳操胜券。便乐不可支地说:“一个但尼尔来做法官了!……聪明的青年法官呵!我真佩服你!”接着又左一个“尊严的法官”,右一个“聪明正直的法官”对鲍西娅夸个不停。却不料审判结果竟是夏洛克败诉。在场的葛莱西安诺兴奋而又讥讽地说:“呵,公平正直的法官!听着,犹太人,呵,博学,多才的法官!”一场可能导致悲剧性后果的冲突却有了喜剧性的结局。由于夏洛克的误会而增强了这场戏的喜剧效果。当鲍西娅主仆向自己的丈夫索要戒指时,引出一场喜剧性的“争吵”。直到他们从各自的妻子手中拿到戒指才恍然大悟,原来法官、书记竟是她们装扮的。一场小误会演出了一场小小的喜剧,使全剧结局更加圆满和谐。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最后一场戏中,宁静的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欢乐的乐曲声中,获得幸福爱情和婚姻的对对情侣欢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洋溢着一种抒情浪漫的喜剧情调,也映衬渲染了全剧结局圆满的喜剧效果。(J)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