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30 属于: 中国原始文明

又称“鄂博”。蒙古语音译。意为“封堆”或“堆子”。蒙古族锡伯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裕固族等民族圣物之一。以土、石、木堆积而成,一般呈圆顶丘状,或为方形基础圆顶丘状,早期是作为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等的圣物,被认为是神灵聚居或降临的地方。

蒙古族历史上各氏族都建有自己的敖包,后期还演变出家族敖包、旗敖包或几个旗共有的敖包、爱克敖包、苏木敖包和屯敖包等,有的地方还有专门为妇女设置的“额篾敖包”。敖包多建于气势雄伟、水草肥美的高山丘陵上,一些地方还形成了数座敖包相连的敖包群。一般于每年夏、秋季节祭祀,祭时插木幡杆,杆上挂各色绸布条,有的还在布条上书写经文。

锡伯族地区的敖包多以石块堆积,一般认为是石崇拜的象征。人们认为石头有镇邪、驱鬼、祛魔作用,在荒野中见到石堆便视为神灵,凡路过之人均添加石块,逐渐形成巨大石堆。但在锡伯族地区,人们一般认为其已不再具有原始的崇拜意义,而成为方位、地址的标志。

鄂温克族的敖包大致分两种。一种为普通的敖包,传说是用以镇压妖魔的石堆,人们凡经过那里,都要随手再往石堆上添加一两块石头,以求镇灾避邪。每年还定期祭祀,称为“敖包会”。另一种敖包是在萨满坟上垒石而成,称为“前达尼”,被此萨满的弟子及信徒视为圣物,定期祭祀。

达斡尔族敖包多位于住所附近的土岗或山包上。以石块垒成塔形,中心再植一棵树,行人凡路过此,都要在石堆上添加石块,以示崇敬。每年还定期加以祭祀。

裕固族敖包多位于山坡或地势高处。以沙石土块垒积而成,呈圆丘形,周围以一二米长的木椽子围插,再插上树枝、柳条。多作为山神象征,被视为地方保护神。平时,人们路经该处,必下马叩拜,或洒酒食祭祀,或添土垒石,并剪下马鬃、马尾以及各色布条系于其上,以求吉利、保佑。

蒙古族敖包

中国原始文明的其它文章:

  • 做水鬼
  • 做七扫荡
  • 做客忌
  • 做醮
  • 做箭桥
  • 做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