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分析理论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play
精神分析派学者关于儿童游戏所作的解释。S.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是为了能获得愉快而去做游戏,驱使儿童游戏的动机正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之中,表现为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能使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儿童期占统治地位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够做的事。这种愿望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只能在游戏中寻求满足。如儿童在游戏中模仿成人活动的“过家家”游戏。有时儿童游戏的内容反映自己痛苦的经历,如当医生给小朋友打针的游戏。这是一种强迫重复的现象,由于儿童挨过针刺,这种痛苦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宣泄,无法对施加痛苦者进行报复,只好将其变成游戏,在游戏中巧妙地把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从中获得快乐。然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儿童自我结构不完善,心理防御机能尚未充分发展。儿童的游戏能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能逃避强制和约束,为发泄受压抑的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冲动提供一个安全场所,也使儿童从一个被动对付环境者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征服环境者。
心理咨询百科的其它文章:
- 最佳心理状态 optimal state of mind
- 最佳竞技状态 optiimum state of performance
- 自律训练 method of autonomous training
- 专门化知觉 specialized perception
- 注意集中训练方法 attention concentratiion training method
-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training
相关阅读
- 机能主义 functionalism
- 阅读审美情感 appreciative feeling in reading
-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 职责失落感 sense of loss of responsibility
- 传受双方观点的差异 viewpoint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 病感 illness
- 儿童发展 child development
- 夫妻交往艺术 art of communiica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 知觉 perception
- 地方性广告 local advertising
- 烦躁 irritability
- 操作条件作用 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 等级排列法 ranking method
- 行为演练 behavioral rehearsal
- 教学策略 instructional strategy
- 思维鸣响 audible thought
- 价值观 values
- 社会动机 social mo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