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由来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6 属于: 由来与传说

科举取士源于隋朝。隋文帝杨坚为了使各地的人才脱颖而出,采取了考试的方法。要求每州每岁贡士三人,州县保荐贡士的标准是文章华美者。到了公元599年,隋文帝提出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举人。这种制度,在隋炀帝杨广执政时,又有大的发展。到了公元607年,便定十科举人,其中设"文才秀美"为一科,也即进士科,此科倡导文人以赋文章获取功名。

科举

这种开科取士的制度在唐代时就巩固下来。唐太宗李世民规定学士和乡贡接受吏部考试,设定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其中当属明经与进士两科,被考生们所热衷。明经主要是考帖经,进士则主要考诗赋。

因为诗赋在表现形式上活泼,考生们可以进行自由发挥,最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才华。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名人,他们往往都是从进士登第而入仕途的。自隋唐兴起的科举取人才,是我国历史上用人制度的一大进步。

 

由来与传说的其它文章:

  • 伴娘伴郎的由来
  • 十二生肖纪时的由来
  • 谚语的由来
  • 英文26个字母的由来
  • 电影的由来
  • 厨师帽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