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由来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利用瓷土做原料,经高温烧制成硬陶。及至商代,又发明生产出了青釉器皿,这种青釉器具是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过和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无法相比,仅处于原始阶段。经过一段时期,随着原料和烧制技术等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经了由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青瓷是因为釉料中含有铁的成分,所以烧制出来的瓷器是釉色青绿的。根据考古调查,在现今的浙江上虞一带是最早烧制青瓷的地方。
晋、南北朝是瓷器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尤其是北朝时期白瓷的烧制成功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那时,有的白釉或淡黄釉挂淡绿彩的瓷器也生产出来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彩瓷。
隋唐是我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隋瓷的釉色和装饰都比以前有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彩绘。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制瓷技术则又有了质的进步。元代突出的制瓷工艺成绩是青花和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青花是釉下彩绘瓷品,至今仍在烧制。釉里红瓷器的产生始于元代,其制法同青花基本相同。其用氧化铜绘作纹饰,烧出来花纹的颜色是红色的。釉里红在明代十分兴盛,清代以来更有大的发展。
瓷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历来就有"瓷器之国"的美誉。自汉唐以来,我国瓷器就被大量运销至国外,其制作工艺也逐步传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