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话——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1 属于: 百家争鸣


当中原各国正在闹着政局改变的当儿,南方也走入了混战的局面,这一下就把从前晋、楚对峙的形势改成楚、吴对峙的形势。

话说楚康王(共王子)去世,子麇即位,是为郏敖。那时楚国的令尹是王子围(康王弟),他是个极有野心的人,他见郏敖懦弱无用,便渐渐树立党羽,把政权拢归自己。他先杀死大司蔿掩,兼并了他的家,势力越发雄厚,就僭用王礼起来。鲁昭公元年,王子围聘郑,随手迎娶郑国公孙氏的女儿,与诸侯在虢地相会修盟;各国大夫看见他所设的仪卫,都已知道他有篡位的野心。果然他回国以后,便调遣开郏敖的亲信,自己假装再聘郑国,在国内先设下了阴谋。他还未出境,就听得楚王有病,赶快回去进宫问病,顺便把郏敖勒死,他自己即位,是为灵王。

楚灵王即位的第四年上(鲁昭公四年),诸侯朝楚,灵王合诸侯于申,起兵伐吴,攻破吴邑朱方(在今江苏丹徒县),把齐国逃去的亡臣庆封捉来杀死,算是执行霸主的权柄,代齐国讨了乱贼。顺便用诸侯的兵攻灭赖国(约在今河南东部,与安徽接界处),把赖民迁到鄢地。他又想把许国迁到赖地,先派人修筑赖城。

这年冬天,吴人就伐楚报仇,攻入棘、栎、麻三邑。楚将带兵驻守的驻守,筑城的筑城,忙得不亦乐乎。

次年,楚灵王又合诸侯和东夷的兵去伐吴,越人也来会兵,这是楚越勾结的开始(楚越曾为婚姻之国)。晋人用吴制楚的方略得到相当的便宜之后,楚人也来模仿晋人的榜样,引动越国去牵制吴人。吴人出兵抵御,把楚的偏军在鹊岸(约在今安徽无为县)地方打败。灵王亲统大兵渡过罗水,直到汝清地方,吴人处处设下防备,楚兵无法进攻,灵王就在坻箕山校阅了一次军队,班师回国。楚人为怕吴人再来报复,急派大将沈尹射驻在巢邑,薳启疆驻在雩娄,以防吴寇。

不久,楚人伐徐,吴人来救,楚令尹子荡带领大兵直捣吴国,却被吴人打得大败而回。

这时陈国起了内乱,楚灵王乘机灭陈,把许国迁到陈邑城父(约在今安徽亳县),把城父的人迁到陈都,又把方城外的人迁到原来的许国(鲁成公十五年,许迁于叶,这个许国就是叶邑)。不久他更诱杀了蔡君,灭掉蔡国,在陈、蔡、不羹(约在今河南西南境)几处地方筑了大城,以逼北方。

鲁昭公十二年,楚灵王在州来(在今安徽凤台县)阅军,派兵围徐,借以威胁吴国,灵王亲自驻在乾谿(在今安徽亳县)以为援应。只因灵王得国不正,他又暴虐臣下,穷兵黩武,所以弄得内外交怨,大乱立即起来。

明年,楚国薳氏之族联合徒党引导越兵作乱(当申地会合时,灵王曾戮辱了越大夫,因此越人也恨灵王),召了逃亡在外的王子干和王子皙(灵王篡位时所赶走的),又耸动陈、蔡、不羹、许、叶诸邑的军队,攻入楚都,奉子干为王,子皙为令尹。灵王这时方在干谿,手下军队闻讯溃散,逼得灵王孤零零地自己吊死。但是灵王虽死,楚国内部仍未安定:蔡公弃疾(共王子)散布谣言,说灵王未死,已来讨罪,竟把无用的子干和子皙生生逼死;弃疾即位,是为平王。这时攻徐的楚军闻耗班师,也被吴人截击,杀得大败,吴人俘获了楚军的五个将帅。平王即位以后,重封陈、蔡,迁复各地的人民,楚国方才稍稍平定。

楚国大乱之后,势力更衰,吴人乘机灭掉州来(州来是吴、楚争锋的要塞)。隔了四年(鲁昭公十七年),吴人又起兵伐楚,楚兵先胜,抢得吴国有名的大船余皇;吴人用计扰乱楚营,又把楚兵打败,抢回了余皇。明年,楚人把许国又从叶邑迁到白羽(在今河南内乡县),次年又迁阴地之戎于下阴(在今湖北光化县),令尹子瑕修筑郏城(在今河南郏县),这是防备晋、郑的侵略。楚国这样兢兢自守,当时人已知他无能为了。

楚平王对外既不能振兴国威,对内又不善治家:他替儿子太子建聘娶秦国的女儿,听说秦女长得美丽,他就学了卫宣公的样,抢来立为自己的夫人。不久,他又派太子建驻守城父(在今河南宝丰县,与陈邑城父为二地),以通北方;派兵修复州来的城池,以御东方。后来他终究听信了谗言,把太子建赶走,杀死他的师傅伍奢,奢的儿子伍员奔吴,——这就惹下了泼天大祸。

鲁昭公二十三年,吴人起兵攻州来;楚人兴动了陈、蔡、许、顿、胡诸国的兵去援救,令尹子瑕恰巧在这时去世,使得楚兵先受了一个挫折。两方在父(在今河南固始县)地方开战,吴人先派刑徒去捣乱胡、沈、陈等国的军队,大兵跟随过去,一阵厮杀,楚军大溃,吴人斩获胡、沈两国的君主和陈大夫。同时楚太子建的母亲住在邑,怨恨平王废逐她的儿子,也引导吴兵入,把她带去,又把藏在邑的楚国宝器一齐掳了。楚司薳越追赶吴兵不及,自缢而死。楚人这时惧怕吴人到了极点,竟至修筑国都郢城。

次年,楚人又创制水军去侵略吴疆,越人又来会兵。楚兵进到圉阳(约在今安徽巢县)回去,吴兵从后追来,攻破楚邑巢和钟离。楚人又连连筑城迁民,把全国闹得鸡犬不安。

楚平王去世,子壬即位,是为昭王。吴人想乘楚国国丧去捣乱,派兵围困潜邑(在今安徽霍山县)。楚兵救潜,前后夹攻,吴兵不能退回。吴公子光乘此机会,起来弑了国君王僚,自立为君,是为阖庐。

楚国国内在这时也发生事故,奸臣费无极在令尹子常面前竭力说大臣郤宛的坏话,子常攻杀郤宛,尽灭郤氏之族;国人大大不服。子常又把费无极杀死,以向国人解说。

吴前王僚的党羽公子掩余与公子烛庸从徐国和钟吾国奔楚,楚人把他们安置在养邑,替他们修筑城池,用来对付吴人。吴王大怒,起兵先拘了钟吾子,顺道伐灭徐国。

徐国既入吴人之手,楚国大震。逃亡在吴国的楚将伍员就教吴王分派三支军队,更番侵扰楚边,以疲乏楚人的兵力。吴王听了他的话,于是楚国大受其害(这与晋人疲楚的方略一样)。

鲁昭公三十一年,吴人两次侵楚。定公二年,吴人又教舒鸠人引诱楚兵出来,设下埋伏,大败楚兵,再破巢邑。——这就是运用了伍员的计策。

楚国在“日蹙国百里”的情势之下,执政子常仍是非常贪暴,向各小国要索无厌。甚至把蔡、唐两国的君主拘了好几年,硬逼取了贿赂,才把他们释放。蔡侯回国就朝晋请兵伐楚,不料晋国的执政也同楚国一样,只知财帛,不顾信义,竟不肯实践伐楚的约言,于是蔡侯转向吴国请兵。这时楚国正因蔡国替晋灭了他的属国沈,起兵围蔡。吴、蔡、唐三国就联军伐楚,在淮汭弃舟登陆,进到豫章(地在淮南江北),与楚兵夹汉水列阵。楚左司马戍向令尹子常献分兵夹攻之计,子常已经答应;不料左司马去后,他又听了别人的话,独自与吴开战。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小别山大别山均在汉水附近)接仗三次,楚兵已是不利。等到两军正式在柏举(约在今湖北麻城县)交锋:吴王的兄弟夫槩{音gài}王统领属军五千先攻子常的兵,子常的兵败退,吴军乘势掩击,楚军大败。令尹子常奔郑。吴兵接连追败楚军数次,一直打到郢都,楚昭王带了妹妹季芈逃出城去。吴人破了郢都,把楚国君臣上下的家室按着本国的班次统统占居了。楚亡臣伍员又把楚平王的坟掘开,取出尸首,鞭打了三百下,报复杀他的父亲的深仇。

楚王逃向云中,又被盗贼所攻而奔郧,转从郧邑奔到随国。吴兵追来,直迫随都,向随人要索楚王,愿把汉阳的田送给随人做报酬。随人想把楚孟献出,只因问卜不吉,就辞谢吴人道:“敝国褊小,与楚邻近,靠着楚人的保护而立国,世世订有盟誓;现在如乘难弃好,似乎说不过去。”吴人见随人说话有理,便退了兵。

先是,楚臣申包胥与伍员交好,当伍员出亡的时候,曾对申包胥说道:“我必要报复楚王杀我父的仇恨!”申包胥也对伍员说道:“好!你如能破楚报仇,我便能兴复楚国。”到了这时候,吴兵入郢,申包胥奉了楚王的命令到秦国去讨救兵(因为秦、楚是婚姻之国,楚王是秦国的外甥)。秦伯起先不肯答应,申包胥靠在庭墙上痛哭,哭声昼夜不绝。如此七天功夫,勺水不肯入口。秦伯被他的真诚感动,立即发兵援楚。

这时越人乘吴王远出,起兵攻入吴都,在楚的吴兵已大受震动(这可以说是楚人联越政策的胜利)。申包胥引了秦兵前来,与楚残军夹攻吴兵,大败吴夫槩王于沂(在今河南正阳县)。楚将子西也把吴兵在军祥打败。楚将子期子蒲更带兵灭了唐国,以绝吴人的援应。吴兵在雍澨(在今湖北京山县)地方又打败楚军,却经不起秦国生力军的攻击,退驻麇邑。楚兵焚毁麇邑,吴兵再败。又战于公壻之谿,吴军大败;吴王方才回去。那时夫槩王已回国,自立为君;与吴王开战,失败奔楚。据说,吴人这次的失败,一半也因夫槩王作乱之故。

楚王回到郢都,大赏功臣,申包胥却辞赏赐不受。不久吴兵又把楚的水军打败,俘获楚将甚多;楚子期所带的陆军又败于繁扬(在今河南新蔡县)。楚人深怕亡国,慄慄危惧。令尹子西喜道:“能够这样就会好了!”于是迁都于鄀(在今湖北宜城县),修整政治,楚国渐渐安定。

隔了若干年,楚人元气恢复,就起兵灭顿,减胡,围蔡。吴人把蔡迁到州来,以避楚焰。不久楚人又攻克夷(蛮夷的一种),开始经营北方,袭破周畿的梁邑和霍邑,进围蛮氏(约在今河南许昌县)。蛮君逃奔晋的阴地(在今河南卢氏县一带)。楚人兴兵临迫上雒,左军驻在莬和,右军驻在仓野,派人向阴地的大夫士蔑要索蛮君。那时晋国正在闹着内乱,只得赶快拘了蛮君献给楚军;楚人把蛮民统统俘掳回去。

这时陈国服楚,吴兵屡伐陈国。楚人起兵救陈,昭王死在行间,子章即位,是为惠王。先是,楚太子建被郑人所杀(太子建从宋奔郑,又与晋人勾结,图谋袭郑,遂被郑人杀死),他的儿子胜逃在吴国,楚人把他召回,命他驻守边境白邑(约在今安徽巢县附近),是为白公。白公向执政子西请求伐郑以报父仇,子西未允;晋人伐郑,子西反去援救,与郑结盟。白公大怒,就立即作乱,杀死子西和子期,劫了惠王。幸而叶公、沈诸梁起兵会合国人讨乱,白公失败奔山,自己吊死。

当白公乱时,陈兵侵楚;楚乱定后,就派兵略取陈国的麦子,打败陈兵,顺势又把陈国攻灭。不久,巴人也来伐楚,楚人又把他们打败。隔了些时,楚人更征服了从越的东夷,从此国势就复振了。

当鲁襄公时,吴人开始伐越,俘获越人,砍了他的脚,派他看守船只。有一天吴王余祭(阖庐的叔)去看船,越俘一刀把他杀死——这是吴人最早吃到越人的亏。鲁昭公三十二年,吴人又曾伐越。当吴人破楚郢都的时候,越人也乘机来捣乱。鲁定公十四年,吴人伐越报仇,越王句践起兵抵御,两国在槜李(在今浙江嘉兴县)开战,越人派死士冲锋,吴阵一些不受动摇;他们想出一条妙计:陈列罪人三行,教他们各自把剑勒在颈上,向着吴军自刎。吴兵奇怪起来,一齐注目,越兵乘势攻击,吴军大败,吴王阖庐受了重伤去世。子夫差即位,派人每天站在庭中,叫他候自己进出的时候,向着自己提醒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恨吗?”他自己敬谨地答道:“唉!我决不敢忘。”这样过了三年,预备充足,动手报仇。

鲁哀公元年,吴王夫差带兵伐越,把越兵在夫椒(在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地方打败,顺势攻破越都。越王句践带了五千甲士退守会稽山,派有名的大夫文种向吴王委屈请和。吴王忘了父仇,将要答应,伍员赶快谏止道:“句践这人很有才干,万万不可轻易放纵!况且越国和我们邻近,世为仇敌,不乘这次打胜的机会把它灭掉,将来你懊悔也来不及了!”吴王哪里肯听,竟答应了越人的和议,班师回国。

吴王夫差打胜越人之后,北上经营中原,服属鲁、宋,破败齐军,又邀晋为黄池之会。越人乘机休养生聚,又起来伐吴,大败吴兵,斩获吴太子友,攻入了吴都。这时吴王尚在黄池会上,吴人向王告警,吴王生怕消息泄漏,自己杀死七个亲信,勉强向晋争得盟主的虚号;急忙回国,与越讲和。

鲁哀公十五年,楚人也乘吴衰,伐吴报仇,打到桐汭(即今安徽广德县桐水)。次年,吴兵伐楚,却被楚将白公杀败。次年,越人又伐吴,吴王起兵抵御,在笠泽(即今江苏吴江县平望湖)夹水列阵。越王创制“左右句卒”,在夜间或左或右,鼓噪着扰乱吴营。吴人分兵抵敌,越王暗领大军渡湖,突犯吴的中军,吴兵大乱,越兵乘势又把他们打得大败。

这时吴国已很危险。鲁哀公十九年,越人有意去侵楚,借以安稳吴人的心,使他们不防备。次年,越王突然大举攻吴,把吴都围困了三年,终把吴国灭掉,吴王夫差自缢而死,——这才结束了吴、越寻仇的公案。

越王句践灭吴以后,也学吴人的样,起兵北上,渡过淮水,和齐、晋等诸侯会于徐州(在今山东滕县)。他又向周室进贡,周元王派人赐给句践祭肉,命他为诸侯之伯。句践把淮上的地送给楚国,把吴国所侵略的宋地还给宋国,又把泗东方百里的地送给鲁国,威德并行。据史书的记载,那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间,东方的诸侯都向越王庆贺,上句践的尊号为霸王。——当句践称霸的时候,春秋时代便告终了。

我们应该明白,春秋末年南方混战的局面,对于整个的中国史是很有关系的。因为当时北方诸国的政局不定,倘若南方形势稍为安稳,楚、吴必乘晋霸衰微,起来并吞中原;这样一来,或许为中国文化基础的战国文化便会大变换个样子。幸亏当中原各国政局变动的当儿,南方同时也在大斫大杀,这种局面就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种子,使得它到数十年之后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