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因势利导的主人公是谁?因势利导的典故
因势利导出处
因势利导释义
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导向正常道路。
因势利导成语的典故
战国时候,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立即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问大家道:“早去救好,还是晚去救好?”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不赞成:“我们不去救,韩国被打败了,必然依附魏国。我看还是早救好。”
孙膑说:“现在韩、魏尚未正式交战,早救,我国将代替韩国和魏作战,势必蒙受极大损失,不如晚救好。等他们实力消耗了,再出兵,可以受利得名。”齐威王认为是个好办法,打发韩使回国,答应出兵援救。
韩国仗着有齐国的支援,拚命抵御魏军的进攻,但打了五次仗,都失败了,只得再派人向齐国求救。这时,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
孙膑仍用十三年前围魏救赵的老办法,挥兵直指魏都大梁。
魏军主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把军队从韩国撤回来,不料齐军已经越过边界,进入魏国国境了。
这时,孙膑对田忌献策说:“魏国军队一向强悍勇敢,轻视齐国,以为齐国军队不敢和他们作战。会用兵的人,就要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现在我军进入魏国国境,可用减灶之计来蒙骗他们。”
他接着说:“第一天扎营时,要架造供十万人煮饭的灶。第二天架造供五万人煮饭的灶,第三天只架造供三万人煮饭的灶,让敌人以为我们的军队天天在减少。”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
果然,庞涓率军追踪齐军时,发现齐国军营炉灶天天减少,大为得意,“我早就知道齐军是胆怯的,知道齐军舰細,只有三天,他们的士兵就逃走了半了。”
于是,他不用步兵,只带了一部分轻装的骑兵去追赶齐军。
齐国军队已经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扎营。这里两旁是山,道路狭窄,形势险要,是埋伏军队的好地方。孙膑估计魏国军队在夜里会赶到这里。
孙膑叫人在一棵大树树干上削去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着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并在马陵道两旁山上埋伏了弓弯手,等见到火光时一齐射发。
夜里,魏军到了马陵。树木丛杂,道路崎岖。庞涓看到那棵树干露出白木,又写着一行字,便点起火把照看。
顿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纷纷倒下,其余的狼狈逃走。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拔剑自杀。临死时,叹道:这下成全了这小子的声名了!”庞涓一死,齐军乘胜前进,把魏军彻底打垮。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虢州酬辛侍御见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西游记里的成语故事:多用来形容孙悟空
- 海子《四姐妹》原文与赏析
- 信口开河的故事
- 文天祥《过扬子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知己知彼的故事
- 重蹈覆辙的故事
- 白居易《三谣朱藤谣》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 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人弃我取的故事
-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剧情怎样?
- 岑参《灭胡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