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是表现爱情主题吗?表面求凰,实则求贤
从中学语文课本到各种 《诗经》译注本和鉴赏辞典等,几乎异口同声都讲《关雎》是表现爱情主题的诗。事实果真如此?
《闺意》传递考生不安
其实,表面上写男女爱情的诗,主题未必就是爱情。譬如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节妇拒绝一位多情男子追求的诗。实际上,作者张籍不过是托意爱情而拒绝李师古的聘任。张籍于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直至元和元年,朝廷才给了他一个太常寺太祝的小官。这时李师古给予张籍优厚的待遇,辟聘其为从事但遭婉言拒绝。
类似的诗还有很多,譬如人们所熟知的《闺意》: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升为水部员外郎后,有位叫朱庆馀的年轻人在参加科考前写了这首诗向张籍征询意见。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比张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和期待。
张籍于是写了一首同样巧妙的诗《酬朱庆馀》。诗中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并在后两句中肯定其才艺出众:虽然有许多姑娘穿着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并不值得人们看重,采菱越女唱的一首“菱歌”,足以抵得上万金。两首诗珠联璧合,遂成诗坛佳话。
《关雎》意为求贤揽才
经书堪为思想、道德、语言、行为、艺术等标准规范,被儒家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传之万代而不易的书。《关雎》作为儒家六经之一《诗经》的首章压卷之作,怎么能没有象外之境呢?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解读《诗经》的一把钥匙。难道“圣贤发愤”就作爱情诗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圣贤发愤”恐怕就得改成“圣贤发情”了吧。
其实,《关雎》并非爱情诗,也不是借助爱情说所谓君臣关系。其精神实质,就是两字“求贤”,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找人易,找人才难。”
具体来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的是贤才在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贤若渴之谓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是四处求贤之意。“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讲的是求贤不得、昼夜难眠之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善待贤才、和睦相处的表态。“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迎接贤才会如迎亲娶妻一样隆重庄严。
表面句句求凰,实则字字求贤。这正是:雎鸠夫妻共颉颃,关关和鸣君臣襄。孔子尚德如好美,文王求贤若求凰。辗转反侧思窈窕,寤寐求之觅栋梁。圣贤发愤诗三百,关雎言志意味长。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虢州酬辛侍御见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西游记里的成语故事:多用来形容孙悟空
- 海子《四姐妹》原文与赏析
- 信口开河的故事
- 文天祥《过扬子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知己知彼的故事
- 重蹈覆辙的故事
- 白居易《三谣朱藤谣》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 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人弃我取的故事
-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剧情怎样?
- 岑参《灭胡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