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雷公是从何而来?“雷”是个什么怪物
《山海经·海内东经第十三》中,有一只怪物叫“雷神”: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龙一样的身体,人一样的脑袋,只要敲击自己的肚皮,便会发出雷声。这是人们对“雷”的初次描写。从环境看,这只雷,生活在吴地西边的雷泽中,那么,雷应该是水神。只是,大雨前,它会弄出不小的动静来。《山海经·大荒东经第十四》里,那只叫“夔”的怪物也挺厉害。遥远的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距离海岸线有七千里。山上有一种动物,形状像牛,苍色(青黑色)的身体,没有角,只有一条腿,它从水中出入时,一定是伴着风雨的,它放射的光芒,像日月那样明亮,发出的声音,像雷一样巨大。
但,它们在黄帝面前,都是小动物。黄帝将它们捉来后,用夔的皮蒙鼓,用雷的骨头做槌子。这样的鼓做成了,黄帝一擂,发出的声音可传到五百里外,天下都被震慑。黄帝和雷是有缘分的。他娶的正妻就叫雷祖。《山海经·海内经第十八》这样记述黄帝的家事:流沙的东边,黑水的西边,有两个国家:朝云国和司彘国。黄帝的妻子雷祖,生下了昌意。昌意后来犯了错,被放逐到了若水,在这儿,昌意成家立业,生下了韩流。这韩流长长的头,小小的耳朵,人一样的脸,猪一样的嘴,麒麟一样的身子,罗圈腿,猪一样的脚。韩流长大后,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叫阿女,这阿女了不得,生下了颛顼(zhuānxū)帝。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对“雷”的存在,仍然充满想象。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有如此记载:“或曰:雷州春夏多雷,无日无之。雷公秋冬则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状类彘。又云,与黄鱼同食者,人皆震死。”这个想象相当有趣。秋冬没有雷,雷去哪里了?哈哈,躲在地里面呢。人们还从地里面,挖到了雷,形状有点像猪,味道相当不错。但是,不能和鱼肉同食,要遭雷劈。至于为什么不能同食,没有人说得清。
说雷像猪,不仅仅是李肇一个人这样写。宋朝李昉的《太平广记》就引用两位唐朝作家写的雷:状类熊猪,毛角,肉翼青色(《传奇》);身二丈余,黑色,面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又有半服绛裩,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执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声如雷(《录异记》)。不过,在《录异记》里出现的雷,样子还是挺帅气的:有角,有翅膀,有强有力的尾巴,穿着深红色的裤子,腰里系着豹皮带,手脚都是金色,样子有点像孙猴子呢,只不过雷手上挥舞着的红色蛇有点吓人,不如金箍棒亲切。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虢州酬辛侍御见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西游记里的成语故事:多用来形容孙悟空
- 海子《四姐妹》原文与赏析
- 信口开河的故事
- 文天祥《过扬子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知己知彼的故事
- 重蹈覆辙的故事
- 白居易《三谣朱藤谣》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 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人弃我取的故事
-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剧情怎样?
- 岑参《灭胡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