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封子制陶器:百姓终于拥有了可以装水的容器
黄帝征服了蚩尤之后,天下臣服,四海咸静,波澜不兴,百姓安乐。但是黄帝仍然为治理天下的才德不足而忧心忡忡。
一天夜里,黄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大风把天下的尘垢吹得一干二净,天下变得圣洁光明。他还梦到有个人,拿着千斤重的鞭子,驱赶着成千上万的羊群。醒来之后,黄帝沉思默想,风吹天下,垢字去土,这个人的名字应该叫风后。执千斤鞭,力大无比,驱羊百万,是能牧民,这个人的名字应该叫力牧。
那么,天底下,是否真的有风后、力牧这两个人呢?
黄帝派人去查询,果然在海角找到了风后,在大泽找到了力牧,而且这两个人的才能卓异,深得百姓爱戴。于是黄帝举风后为相,以力牧为将军。
因为黄帝择贤而用,广泽天下,于是有雷公著医书《内外术经》,有名医岐伯,尝百草而著《本草》及《素问》。还有一个神医俞跗,他治病不用药,而是用九根银针,他高超的针灸之术,能够令患者死而复生。
虽然奇人无数,但黄帝时代的百姓,受制于险恶的自然环境,仍然是难以摆脱困苦的生活。当时人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洪水泛滥,人们只能居住到山上,再到山下去提水。提水就需要容器,但当时人类使用的,是简陋的木桶,容易渗漏。于是人们改用泥罐,可是泥罐被水浸泡,很快就会碎裂。
这时候,有个叫宁封的人,他在一次烧野兽进食时,无意中在灰烬中发现了一块硬泥。于是他突然醒悟,如果将泥罐先行用火烧过,或许就不会碎裂了。
于是宁封立即着手尝试,他先找了些富有黏性的泥土,制成器皿的坯子,再建造一个密封的土包,把土坯放进土包里,土包下面生火烧制。当火微微燃烧时,土包中冒出五色的烟。三天三夜之后,宁封打开土包,拿出烧过的泥罐,这时候泥罐的颜色已经改变,而且质地非常坚硬,以手叩击,发出咚咚的脆响。
宁封高兴极了,给这件新东西取了个名字,叫陶。
陶器时代,就这样来临了。陶器由于使用方便,很快取代泥罐成为了百姓盛水和煮食物的器皿。黄帝知道了这件事,非常高兴,就任命宁封做陶正之官,让他把制陶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千家万户。
宁封因为制陶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他更加惕励自省,埋首于陶器的研制之中,希望能够研制出更轻便、更美丽的陶器。有一天,他架火烧陶,爬到窑顶上观察火势和窑中的泥坯时,窑顶忽然坍塌,宁封猝不及防,跌入烈火之中。人们急忙赶来营救,但火势正猛烈,营救的人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宁封的身影在烈焰之中缓慢上升,上升。
人们坚信,宁封本来是天上的神?下到凡间,将制陶的工艺传授给人类之后,他又重返天界了。由于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后人尊奉他为宁封子。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虢州酬辛侍御见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西游记里的成语故事:多用来形容孙悟空
- 海子《四姐妹》原文与赏析
- 信口开河的故事
- 文天祥《过扬子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知己知彼的故事
- 重蹈覆辙的故事
- 白居易《三谣朱藤谣》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 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人弃我取的故事
-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剧情怎样?
- 岑参《灭胡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