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枝枯菌核病

葡萄枝枯菌核病最初在日本报道,是巨峰葡萄品种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年份,病枝率可达25%以上,产量损失明显。

症状

葡萄枝枯菌核病主要为害葡萄幼嫩的新梢,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柄和果梗。嫩梢发病时,最初产生水浸状斑块,褐色或暗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较快,严重时病斑可绕枝蔓一周并沿枝蔓纵向扩展达数厘米。病斑处用手压后易破裂,软化、腐烂直达木质部。新梢发病多在第1至第5节之间,风吹后易折断下垂或凋萎枯死。若遇高湿,可在病斑处长出白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体,后期在白色的菌丝体中菌丝结集成菌核。初生菌核浅褐色,老熟菌核黑色,椭圆形或粪状。叶柄发病,初期为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展为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的暗褐色大斑,病叶易脱落。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称核盘菌。菌核椭圆形或鼠粪状,黑色,子囊盘初为淡红褐色,后变成褐色,柄长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子囊盘上生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子囊和侧丝。子囊棍棒状或圆筒形,无色;子囊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梭形,性孢子串生,球形。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组织或地表的土壤中越冬。春季,当葡萄生长出6~8片叶至开花前后,病菌在越冬的菌核上形成子囊盘,继后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飞散,侵染葡萄幼嫩的新梢及叶柄,形成初次侵染。天气冷凉、多雨、葡萄架面湿度大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园内施氮肥过多,枝梢徒长、幼嫩,架面郁闭度大,易引起病害发生。园内间作蔬菜或靠近水田,致使小环境多湿时病害发生偏重。

防治方法

①清除菌源。秋季防寒前,结合修剪尽量剪除病枝和病果等病残体,清扫地面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在葡萄萌芽前,可在枝蔓和地面上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②加强果园管理。严格控制使用氮肥,避免造成新梢徒长。及时夏剪,去除多余副梢及叶片,避免架面郁闭。在葡萄生长期,及时观察,发现病梢立即剪除深埋。提倡节水灌溉。③药剂防治。于葡萄开花前,结合防治葡萄灰霉病和黑痘病等,可选用2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注意轮换用药。

染病新梢易折断

枝蔓受害状

幼蔓染病初生暗褐色病斑

病斑上长有白色菌丝

上一篇:葡萄黑腐病 下一篇:葡萄穗轴褐枯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