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粉虱

属同翅目粉虱科。别名小白蛾子、温室白粉虱。异名:Aleurodes vaporariorum。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北方发生较重。寄主十分广泛,可为害包括果树、蔬菜、花卉等200余种植物。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烟病的大量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1排小颗粒。

若虫 1龄若虫体长约0.29毫米,长椭圆形,2龄约0.37毫米,3龄约0.51毫米,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

蛹 称伪蛹,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侧面观),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卵 长约0.2毫米,侧面观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毫米,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

发生规律

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是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因此白粉虱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白粉虱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能力,开始营固着生活。各虫态发育历期,在24℃时,卵期7天,1龄5天,2龄2天,3龄3天,伪蛹8天。白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在生产温室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1代。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又名粉虱匀鞭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防治葡萄白粉虱,效果较好。一般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可根据白粉虱的发生情况分期释放。②物理防治。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在葡萄园内挂黄板(已商品化)诱杀成虫。温室可通过设置防虫网来杜绝外来虫源。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选用1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粉虱特效,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亩用有效成分2克,或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可杀成虫、若虫、假蛹,对卵的效果不明显,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灭扫利20%乳油2000倍液。此外,由于粉虱繁殖迅速且易于传播,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应注意联防联治,以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葡萄叶片严重为害状

葡萄白粉虱成虫

上一篇:葡萄缺节瘿螨 下一篇:葡萄修虎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