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全集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编修过程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 寄淮南友人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送杨山人归天台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赠嵩山焦炼师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早春寄王汉阳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书情题蔡舍人雄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横江词其一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江上赠窦长史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雪谗诗赠友人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赠武十七谔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赠任城卢主簿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赠秋浦柳少府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赠何七判官昌浩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北山独酌寄韦六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简体 > 繁体 > 拼音 > 鉴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