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三月将改官出都和青来前辈

【原】:

连天芳草送征轮,未免低徊去国身。

八百余年王会地,垂杨无语为谁春?

【原诗作者】:夏曾佑

【鉴赏】:

此诗是1896年春,作者“将改官出都”,到别的地方任职,离京前,为赠别青来前辈而作。这是一首别离诗,抒发了诗人对京都的依恋之情。首句写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连天芳草送征轮”,京都三月,芳草萋萋,散发着香气的野草一直伸展到天际,好像在目送作者踏上征程,远行而去。点出时间,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京都的一草一木都赋予人的感情,这里虽写草木含情,实际上既反映了对前辈的敬仰,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更表露出自己心头难言的苦衷,遂有二句“未免低徊去国身”的慨叹。诗人面对烂漫的春色,低徊不忍离去。“低徊”一词,把自己无可奈何的矛盾心境,和盘托出,写出了作者当时将行又有不忍之情的复杂心绪。三句才点明自己离开的地点。“八百余年王会地”,这座曾是天子所属的都城,自辽建都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至今也约有八百余年了。现在诗人将要离开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城北京,凄切的心境油然而生。作为维新派的著名人物之一,他意识到自己离开京都便预示着变法维新的愿望将难于实现,也许这就是他“低徊”的缘由吧。因此,四句方转而借垂杨而抒发了深沉的叹惋。“垂杨无语为谁春”,低垂的杨柳默默无语,究竟是在为谁预报春天的到来呢?诗人用“为谁春”,的问句作结,一问之后,并无答案,语不尽,意更不尽,余意让读者去想象,别有意味。特别是诗中赋予低垂的杨柳以人的情感,似乎杨柳也为诗人的离去而动情了。这就把诗人依依不舍的感情推进到更深层,将留恋京师、不忍离君的意思委婉地表露了出来。全诗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离京时的沉重心情。诗中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景中含情,情寓景中,涵蕴深远,富有诗意。艺术性较强,但调子较沉郁,带有悲凉的气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