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佐廷赠尉遗像(其三)

【原】:

不将褒鄂画凌烟,飒爽英姿尚凛然。

一语冲君冠上发,有人降表写笺。

【原诗作者】:黄遵宪

【鉴赏】:

此诗紧扣诗题,就黄佐廷的遗像着笔。前二句本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句,盛赞黄佐廷遗像上勃发的英姿,描绘他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命画工绘赵国长孙无忌等24位唐初功臣像于凌烟阁上,以表彰和纪念。褒忠壮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恭,亦在其中。二人都是战功卓著的名将,时称“褒鄂”。黄佐廷虽然没有像褒公、鄂公那样有画上凌烟阁的殊荣,但遗像上英姿飒爽的凛凛风采,完全能与凌烟阁上褒公、鄂公的画像相比美。末二句,诗人面对着烈士遗像,想到国事败坏,悲愤交集,痛心地告诉烈士,朝廷已向法国侵略者妥协投降!英灵有知,一定会怒发冲冠!“降表”,投降书。“龙笺”,龙凤花笺的省称,即印有龙凤花纹的笺纸。这里指清廷的降书,清的国旗也绣黄龙。尾之战后,清廷即向法国宣战。次年(1855)3月,中国军队节节胜利。然而,清政府还是与法国订立了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许多丧权辱国的内容。故诗人斥之为投降。

此诗前后描绘烈士神态,有虚实之分。“飒爽英姿尚凛然”,是烈士遗像上的神态,是实写。但“冲君冠上发”,则遗像上所无,是诗人的想象之辞,为虚写。不过,这样的虚笔,也是有现实依据的。烈士生前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英雄行为,都是与向侵略者妥协投降的勾当尖锐矛盾的。因此,这样的虚,读者虽知出于想象,但感到真实、贴切,觉得不如此就无法充分表现烈士至死不渝的爱国激情。虚实结合,使此诗的主题更为突出,艺术效果大为增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