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

名称由来

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此外,庐山还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别名。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中田有庐”,而《国语·楚语》则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

晋朝孙放的《庐山赋》中:“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也谈及庐山地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整个山体南北长29千米,东西宽约16千米,山体面积302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海拔25—1473.8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

地貌特征

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

300万年之后的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曾产生过4次冰期,此种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1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

气候状况

庐山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为11.4℃,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以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为22.6℃,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

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为庐山一奇。

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且山上树林密布,山下江湖环绕,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6℃左右,早晚温度常在15—20℃之间。 

水文特征

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各以庐山为源,流归江湖。山顶山行行宽谷通过河流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弯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