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简、帛书并用的年代,写字于素白的丝质品上,依篇幅长短剪下,便于叠齐保藏,因其形似旗幡状,故名。《太平御览》引王隐《晋书》:“魏太和六年,博士河间张揖上《古今字诂》,其巾部云:‘纸,今也,其字从巾;古以缣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播纸。’”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