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

12.3.1 概述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胃肠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发病年龄以30~50岁最为常见。发病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直肠癌约占50%左右。

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近些年来,许多学者主张综合治疗,如术前、术后放疗或者再辅以化疗,较单纯手术疗效好,五年生存率可提高10%,局部复发率可降低10%~15%。

中药辅助治疗,例如用清肠饮加减可降低放疗反应,提高病人的耐受能力。

12.3.2 病理

大体类型 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

组织学分类 腺癌多见,依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Ⅰ、Ⅱ、Ⅲ级。其次为粘液癌、未分化癌。鳞腺癌及鳞癌罕见。

扩散和转移 直接蔓延。包括在粘膜或粘膜下层向周围扩大及向深部浸润肠壁各层。淋巴转移:是主要途径。向上至直肠后骶骨前淋巴结,再至乙状结肠系膜淋巴结,最后至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向旁至提肛肌上淋巴结,再至闭孔淋巴结,最后至髂内淋巴结;向下至坐骨直肠窝淋巴结,然后穿过提肛肌至髂内淋巴结。血行转移:癌细胞侵入静脉后最易转移至肝脏。也可转移至其他脏器。种植性转移:癌细胞浸透浆膜后可脱落,附着在腹膜和腹腔内其他器官的表面,生长成小结节。腹膜大面积种植性转移时可形成腹水。

12.3.3 临床特点

直肠癌患者多无全身症状,晚期才有消瘦、贫血及恶异质。就诊时主要症状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的改变。便频、粘液便、腹泻、便血、下坠或里急后重。

12.3.4 诊断及检查方法

肛门指诊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一般手指可达肛内8cm,增加腹压可达10~12cm,在检查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硬度、活动度及和周围组织粘连情况。

内窥镜检查 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等,它们的最重要作用是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X线检查 钡灌肠X线检查对于诊断直肠癌的作用不大,但可明确病变长度。

12.3.5 临床及TNM分期

直肠癌临床分为四期

Ⅰ期:TNM

Ⅰ期 TNM

Ⅱ期 TTNM

Ⅲ期 任何T NM

Ⅳ期 任何T NM

T:肿瘤限于粘膜或粘膜下

T:肿瘤侵及肌肉或浆膜

T:肿瘤侵及直肠外的组织

T:肿瘤已超越邻近器官或组织

N:局部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定

M:有远区转移

12.3.6 治疗及预后

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五年生存率约50%左右。其次是放疗、化疗及中药治疗。但综合治疗比单一好。

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治疗时的肿瘤期别。一期五年生存率79%~85.9%,二期25%~67.2%、三期6%~34.5%。直肠癌的位置高低主要也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报告,有淋巴结转移的五年和十年生存率分别为28%和25%、无淋巴结转移的为76%和71%。细胞的分化程度与预后的关系也很密切,主要是分化程度所决定的。分化差的易早期转移。

12.3.7 放疗及其在治疗中的地位

放疗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和综合治疗。

根治性放疗 国外资料用腔内X线治疗早期直肠癌133例,五年生存率78%。放疗技术,采用50kV4cmFSD X线腔内治疗。每周一次,每次照射量2500~4000cGy,总量10000~15000cGy。

姑息性放疗 止痛5000~6000cGy,止血3000~4000cGy。射野包括病变即可,须用多野照射,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综合治疗 术前放疗,可降低手术复发率,提高切除率,提高疗效。一般认为可提高五年生存率10%~15%,局部复发率可降低10%~15%。设野:上界骶1水平,下界包括会阴部。左右界包抱真骨盆外1cm。前后两野对穿照射。每日D200cGy,每周5次,总量D4000cGy,休息2~3周手术,放疗期间,一般病人反应不大,无须处理。

上一篇:临床分期 下一篇:鼻咽癌的诊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