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林业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9-01 属于: 中国资源科学

具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特点的林业组织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业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注重林业的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林业的社会化发展使林业经营的目标由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多目标森林经营,其目的在于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林业的社会化发展同时引起了林业活动组织形式的改变,新的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林业有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即公益性林业项目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和林业生产中的社会林业形式。公众参与包括主动参与和被动强制参与。

由于林业的公益性特点,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全社会的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要求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采取“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各行各业应该参与林业,并担负应有的责任。

社会林业是社会参与林业的主要形式,它泛指在林区以外的乡村和城镇发展林业,因为实施地区就在村镇附近,所以又被称为“家门口的林业”。它是由当地人民自愿参与,对其承担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劳动直接受益的林业活动。经营者就是利益的享受者,一般说来,通过发展社会林业,可以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有效地满足居民的多方面需求,扩大居民生产、生活门路及劳动就业机会,有助于减轻开发天然林的压力,并可有效地增加森林覆盖率等。特别是在土地利用系统中,将农业和林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足够的产品,增加经济收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社会林业是一种特殊范畴的林业,它涉及面广,矛盾多。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要求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经常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