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经验主义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49页(872字)

16世纪末到18世纪以培根、霍布士、洛克、休谟、博克为代表的英国美学流派。

与理性主义美学相对。英国在16世纪末到18世纪是欧洲一个先进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注重实验和经验,并将它看作认识自然的唯一科学方法。

英国哲学家把这一方法绝对化,推崇感觉经验,坚持经验主义,贬低理性思考的作用。这种经验主义哲学,促进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形成,并为之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并非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它人数多,时间久远,理论观点互有交叉和矛盾。其基本理论主张大体上有:(1)肯定感性认识的真实性,重视审美的生理、心理基础和感性特征。培根、霍布士、洛克和博克强调外部世界是审美经验的基础;休谟等人则注重挖掘人的主观世界与经验的联系。他们都把情感、想象等审美心理活动的研究放到首位。培根把艺术与主观想象力联系起来考察,认为艺术是想象力的产物。由霍布士创立、经洛克命名的“观念联想律”,对联想、想象、虚构、情感等作了较为深入分析,并用来解释审美活动。

(2)从审美经验中确立和把握美的本质。他们反对美在形式或美在比例的说法。

培根认为秀雅合度的动作是美的精华,而合度就是合乎心的尺度和情感的尺度。霍布士认为,“凡是由某种明显的符号使人可指望到善的东西”就是美的。

休谟把美和美感混为一谈,认为美是人对快感的一种评价。(3)从审美经验中探究崇高、美、丑等审美范畴。

霍布士从心理的“突然荣耀感”来界定喜剧性和可笑性。博克把人类基本情欲分为“自我保全”和“社会交往”两种。认为前者涉及崇高感,崇高的对象的客观性质在于可恐可怖性;后者涉及优美感,美的对象的客观性质在于能引起人爱的感情。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还对美感的来源、美与善的关系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解释。经验主义美学首次注重主体心理研究,推进了唯物主义美学的发展,开辟了不同于传统的美学研究方法的道路,对后来的康德、维柯、里普斯等都有影响。其弊在于排斥理性,夸大审美感性、情欲和本能的作用,开近代美学反理性主义的先河。

上一篇:金枝 下一篇: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