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输者着女装粉面
一年多的时间倏忽闪过,司马懿一直忙于休整军马,演练阵法。报仇雪耻的欲望在他的心中没有丝毫的削减,反而越来越强烈。他还亲往荆襄之地巡查,做好周密的安排部署,力求稳定东线局势,为进攻西蜀做好准备。
荆襄之地巡查回来之后,司马懿立即奏明圣上,请求起兵南征。他的心中十分清楚,蜀国有山川之险,易守难攻,又兼诸葛亮善于用兵,欲取此胜绝不轻松。但是诸葛亮屡屡犯境,若不剿除,也必为大患。况且,自己身为大都督,在陈仓战场之上,大败于诸葛亮之手,此仇不报,终生难以心安。
时在公元230年初秋。朔风渐起,绿叶变枯,天地之间,正生出苍凉的肃杀之气。此时,大将军曹真疾病痊愈,曹叡召他与司马懿共同上殿,详细商议进兵之策。
朝廷上下,群情振奋,达成共识,起兵伐蜀。乃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即日起,分率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向西蜀进发。司马懿率东路大军,由西城开辟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肕,攻克新丰县;曹真引中路军,由京城至长安,直至陈仓,与司马懿会合。另外,郭淮、孙礼等率领西路五万精兵,从祁山的东南面横着杀出,攻击武都、建威,与司马懿互为掎角,和曹真三面相互呼应。其声势之浩大,大有不踏平西蜀的河流山川,绝不罢休之势。
蜀汉朝野无不惊慌失措。
只有诸葛亮神态安然,丝毫也不惧怕,甚至根本就没有安排三军迎敌。
魏军企图一举灭蜀,司马懿也雪耻心切,一心要大败诸葛亮,然而天公并不作美。诸葛亮早已算定了今秋必有连阴之雨,他对手下众将说道:“我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月内必有淋漓大雨,到时山间道路泥泞难行,魏军劳师远伐,又不熟悉地形,虽有四十万大军,又何足惧哉?”
司马懿与曹真会师于陈仓,却已经寻找不到一间房屋,蜀军退兵之时,都已将其悉数烧毁。这时司马懿也算到了天将阴雨,但为时已晚。他连忙吩咐众人道:“我夜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旬日内必有大雨。大军应抓紧砍伐树木,选择高阜之处,搭建帐篷窝铺,以防阴雨。”
诸葛亮此时心无忧虑,他只想以逸待劳,坐等天气之变。司马懿此次为报仇雪耻而来,可惜不占天时,心中未免焦躁,但他并没有因此错误冒进。曹真劝他进兵,司马懿说道:“若深入蜀军重地,倘若每战必胜还可以,一旦遭遇不测,退兵又难,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几日,大雨就开始淋漓而下。空山新雨,最初带给军兵的是一种美妙的感觉,烂漫的秋叶,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险峻的群山陡然间增添了许多妩媚,充满杀气的军营中有了些许浪漫的阴柔气息。只有司马懿心急如焚,他知道这连绵的秋雨可能给军兵带来的可怕后果。
这是多年未遇的连阴天气。雨时紧时慢,下个不停,天空阴沉,山间晦暗,没几日,将士们就无不感到苦闷和压抑。平地之上已经水深三尺,大家开始苦于找不到造饭用的干柴,身上的衣服潮湿难耐,在这艰苦的环境中,马匹显得弥足珍贵。士兵们无事可做,只好望着黑洞洞的天空抱怨,谁也不明白,那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倾倒不尽的雨水。
这雨一下就是三十多天,到处是积水,到处是泥泞,崎岖的山路愈加险滑难行,加上烟雨与浓雾弥漫,出去探路的兵丁多半没有生还。雨中的秋风开始变得越来越寒冷,疾病像瘟疫一样袭来。有的马匹死亡了,接着又有士兵难耐这艰苦的环境,猝然死去。魏营之中,已经变得阴森可怖,兵丁们在漫天的雨雾中近乎绝望地挨着时日。此时大将张郃正引领另一支军队,被没日没夜的雨阻隔在斜谷,寸步难行。
司马懿心急如焚。他每日冒雨在各个帐篷间穿梭往来,去看望得病的士兵,给他们带去勇气和安慰。有时,他怔怔地望着天空和山影,望着洒落的雨滴或者飘浮的雨丝,甚至开始怀疑冥冥之中或许真的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悄悄地司掌着生死,支配着成败。人在自然之中的力量是何其渺小,何其微不足道,即使你是熟读兵书的,即使你是善于智谋的,在这烟雨的笼罩之中,在这天空与山峦的压抑与包围之中,谁又能超越出去呢?看来是天不该绝蜀,此次南征必将注定要无功而返。
在司马懿默默祈祷的同时,魏主曹叡也在京城洛阳率领百官设坛祭天,祈望云开天晴,可是老天依然面色阴沉,细雨连绵。三军被雨水围困已经一个多月了。朝中王肃、杨阜、华歆等官员纷纷启奏天子,要他颁诏撤兵。陈群奏道:“当年太祖(曹操)攻打张鲁,专门要等到秋收的时候,是考虑到秋收时节,便于征收粮秣。但是战争过程当中,依然粮草短缺。现如今三十万大军远行南征,秋粮未熟,粮草补给难以保证。更何况斜谷地带高山险阻,补给运输异常艰难,又逢连日大雨,除了退兵,再无良策,不然损失将更加惨重。”
杨阜上疏奏道:“而今大军被雨水困于山谷之间,进无策略,退又不能,岂不是自取败亡!”
王肃说道:“夫兴兵远伐,必须顺天知时,通于权变。我军深入险阻,行动艰难,又加上大雨不歇,山坡峻滑,粮远难继,此乃行军之大忌也。而今诸葛亮以逸待劳,于我军大不利啊。所以此时还是退兵为上策。”
前方困顿,后面众说纷纭,不过是一群事后诸葛。
曹叡于是不再犹豫,即刻颁布诏书,宣曹真、司马懿火速退兵。
接到诏书之前,司马懿已经与曹真商议撤军。
大帐之内,两人默然无语,各自把脸转向帐外,无奈地观望着依旧“沙沙”不停的秋雨,守卫在门口的兵丁也都是一脸的愁容,无法掩饰思乡的情绪。远山迷蒙着,像梦魇一样让人感到压抑与恐怖。似乎已经分不清白天与黑夜,大家就在这没有阳光的日子里苦苦地挨着日子。天地山野之间静极了。帐檐上的雨滴“啪啪”打落在帐外的铁盆上,声音愁苦而单调。偶尔传来一阵压抑的哭泣声,大家心里清楚,又有人没能挨过这艰苦的日子,匆匆去见死神了。
一种无法排遣的寂寞侵扰着每个人的心灵。
曹真回头望望司马懿,禁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司马懿兀自坐着,不动声色。
曹真幽幽地说道:“到今天,阴雨连绵已长达三十多日,粮草不足,军无战心,人人都有思归之意。一旦军心涣散,各自行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司马懿沉吟良久,有些不情愿地说道:“想想也只好退兵了。”
曹真问道:“我军退时,诸葛亮必然率领大军来追,不知您可有退兵之计?”
司马懿答道:“要提前埋伏两路大军断后,方可慢慢而退。”
于是,暗暗传令各营人马秘密收拾行装,前队改作后队,后队改作前队,准备撤退。正在这时,魏主命令二人率兵撤退的诏书也已传到,要他们火速撤兵,再作良图。
司马懿因为久雨无奈,回兵之心太过急切,所以未免又有失误。
此时,西战线的郭淮大军,在费曜的配合之下,正在武都、阴平两地打得蜀兵闻风丧胆。诸葛亮闻报,心中也渐渐开始感到焦急。天气渐渐变寒,天气转晴已经为时不远,司马懿忽略了形势正在向着有利于魏兵的方向发展。诸葛亮探听到魏兵撤退的消息,心中十分高兴,他立即下令各路军马不要追袭魏国撤军,却安排魏延、吴懿领兵切入西羌,直至郭淮军的背后切断魏军军需,郭淮、费曜只得从武都、阴平分散兵力来战魏延、吴懿,最后兵败撤回长安,准备与曹真、司马懿在那里会合。
司马懿与曹真仍然兵分两路,火速撤军。曹真军沿着陈仓古道,向西来到斜谷口;司马懿则顺着汉水洪峰而下,向着祁山的东面连日紧急行军,七八天之后,两军在箕谷与斜谷口交叉的山坳会合了。一路之上,司马懿随处布置伏兵断后,严防蜀兵来追。
行军途中,隐藏了一个月的太阳终于又露出了它的脸面。它四射的光芒透过树叶的缝隙,透过晶莹的雨露,七彩斑斓,绚丽夺目,照射在泥泞的古道之上,照射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脸上、心上,是那么新鲜、那么温暖。重见天日,让人们感到了生的幸福与欢乐,士兵们不敢欢呼雀跃,他们却悄悄地用目光、用微笑相互表达着这一难以压抑的畅快感觉。
后面埋伏的各位将领先后回来,说一路之上竟然没有一点儿西蜀追兵的消息。
司马懿说道:“蜀军必然随后就到。”
曹真笑道:“仲达此言是开玩笑吧?大军撤退,敌兵必然追杀,连傻子也会如此用兵。如今之所以不见诸葛亮追兵,是因为连绵秋雨,栈道断绝,消息梗阻,他并不知道我军撤退也。”
司马懿争辩道:“我数十万大军撤退,敌方岂有不知之理?!诸葛亮是担心我们会有伏兵,所以暂且放纵我们远去,他却想等我兵过尽,却乘机兵进祁山。”
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高手相争,彼此都能猜透对方心思。诸葛亮的确正在布置兵力,筹划兵出斜谷,攻取祁山。他以为祁山乃是长安之首,是陇西各路兵马必经之路。更何况祁山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易于伏兵,是个用武的好地方。诸葛亮以为不去追击撤退大军,径直兵至斜谷,必然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但是诸葛亮想错了。司马懿毕竟是司马懿,而不是曹真。曹真到现在依然含笑摇头,好像司马懿所言是天方夜谭。二人面上虽然彼此敬重,心中却互不服气,所以这次竟然争执不下。司马懿此时忽然又有了幽默感,他已经成竹在胸,知道这次已经料敌制胜,所以心里感觉还算轻松,见曹真坚持不信自己的分析判断,忽然想到要与曹真打赌比赛,既可抒发胸中怨气,也能强调是非,让曹真领略一下自己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在两人意见难以统一的情况下,用这种方式既能实现自己的用兵意图,又避免了争执、矛盾与失败。这是司马懿的高招。赌赛过程,奇而又奇,在他看来是在戏谑与玩笑中完成的。
司马懿笑对曹真说道:“我料定诸葛亮必然兵分两路分别从斜谷与箕谷向祁山杀来。子丹既然不信,可与我各自引军守住两个谷口,以十日为限。如果蜀军不来,就是你胜我负,你雄我雌,我仲达就穿上女人的衣服,脸上涂上红粉,亲自到你营中请罪。”
愚执的曹真有些懊恼,正色道:“既然仲达坚持以为蜀兵会来,那么,如见一个蜀兵来到两谷,我愿将天子赐予我的一条玉带和胯下御马输给你。”
与曹真相比,司马懿明显表现出了睿智、狡黠与大度。他见曹真脸上果真掩饰不住怒意,禁不住暗自发笑,他伸出手来,与曹真击掌明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曹真面色憋得紫红,也高声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打赌归打赌,拒敌归拒敌。二人当即兵分两路,各自去守谷口。曹真领兵在祁山之西斜谷口下寨,司马懿则领兵屯于祁山之东箕谷口。此时司马懿却未敢大意,他并非为赌赛而战。司马懿先引一支兵马屯于山谷之中,让其余各路兵马各自守住要道,传令下去,一定要严加防守。为了防止疏漏,他又悄悄换上了兵卒的服装,独自走出大帐,行走在各营之间,秘密观望各营情形。
曹真一门心思认定了蜀军不会前来追击,所以草草下寨,只待十天度过,就等身形魁梧高大的司马仲达亲手换上鲜艳的女装,涂上红粉,一副怪模样来到自己寨中请罪,然后尽请朝野传得沸沸扬扬,贻笑天下。他甚至在考虑传令手下赶快制作这么一身奇装异服。
司马懿没有想到军中竟颇多怨声。见几个人聚在一起吃饭,其中一名偏将正大肆宣讲,便凑了过去。那人不曾料想大都督会这身装束来到跟前,毫无顾忌地说道:“众兵将被大雨围困了一个多月,吃尽了苦头,如今退兵回长安,却又因为为帅的打什么鸟赌,又驻扎在这个鸟地方不走了,白白在这里受罪。这岂不是拿咱们官军开涮嘛!”
司马懿顿生怒火,立即回寨传令升帐,迅速集合众将到齐。司马懿“啪”地一拍几案,眼中仿佛喷射着怒火。“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而今,本帅料定蜀军必然乘虚来夺祁山,所以才在这里用兵拒敌。岂有为了赌赛的道理。汝等不解本帅用兵之法,却有人散布怨言,乱我军心,我今日定斩不饶!”
说着,径直走到那位偏将面前,把他揪了出来,命令左右推出斩首,那人还要出言狡辩,司马懿怒道:“这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安敢抵赖!”这时,证人也被带到了帐前,司马懿随即下令推出斩首。
众将起初都有些懈怠,以为两位主帅果真是赌赛取笑,并非为了拒敌,却不想忽然来了真格的,都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吱声,眼看着那位偏将被推出大帐,须臾被取下了人头。
司马懿怒气依然未消,吼道:“把这颗狗头挂于帐外旗杆之上,杀一儆百,严正军纪。”又转首对众将道:“你等要小心提防,严防蜀兵,听我中军炮响,立即四面进军。倘有懈怠,定斩不赦!”
军中兵将无不怯惧,一时之间,上下整肃,纪律俨然,大家严阵以待,共御蜀兵。
此时,蜀兵已经行军在通往两个谷口的路上。诸葛亮派出的第一支军队,为首的是大将魏延、张嶷、陈式、杜琼,率领精兵两万,兵出箕谷;另有一支军队由马岱、王平、张翼、马忠等人率领,径出斜谷。两兵计划各出谷口后会于祁山。
分派完毕,诸葛亮心中却并未安稳。他又取出了山间地形分析图,铺在桌案上,看了又看,在屋内徘徊,反复揣摩对方可能采取的每一步运兵方法。与司马懿对兵,诸葛亮常常这样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他深知此人城府极深,机警善变,狡诈多谋,但看去又轻松豁达,热情而有气度,简直是曹魏的天才人物,是为战争而生,为乱世而生。当年跟随曹操征战南北,屡献妙计,曹操多疑,不敢用之,却又不能不用之。更为可怕的是,自己的每一步用兵策略竟然都难逃他的算计。想到这儿,诸葛亮忽然有些担心起来,自己不追赶魏国撤兵,却兵分两路去取祁山,会不会被司马懿猜想清楚?如果那样,他必然已经布下伏兵,我军岂不中计?!
想到这里,已是满头冷汗。他急忙叫人把邓芝唤来,简单交代一番,命他飞马去向前方传令,叫魏延等四员大将兵出箕谷之时,一定要严防敌兵埋伏。邓芝随即快马加鞭,飞奔至前方,径直拦住了魏延等四将的马头,此时,他们率领精兵已经快到箕谷。
见邓芝匆忙而来,传达丞相命令,叫严防魏兵埋伏,陈式禁不住仰首大笑:“丞相何故如此多疑!想那魏兵久被大雨所困,死伤无数,而今衣甲尽毁,思归心切,哪里还有心恋战,在此处设置埋伏?只待我等掩杀过去,必然生擒曹真、司马懿!”魏延更不服气,不怀好意地在旁边窃自冷笑,煽风点火。
邓芝见丞相号令竟然不能畅通,心中十分焦急,他有意避开魏延,只是面向陈式正色说道:“丞相一向用兵如神,计无不中,谋无不成,你竟然如此无礼,难道还敢违抗军令?”
哪知此言一出,魏延干脆不再掩饰,笑中含怒,揶揄道:“丞相欲求兵败,失陷城池,才是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昔日,我军初出祁山之时,丞相若听魏延妙计,径直出兵子午谷,如今你我都在洛阳吃酒哩,哪里还用劳您尊驾来传什么计谋?”
陈式“哈哈”干笑几声,用手指着邓芝说:“丞相用兵,如果真能如参军您所言,还会有街亭之失吗?你可以回去禀报丞相,有我与魏延将军在,区区祁山本来就不在话下,就叫丞相别再劳心了吧。”
邓芝大怒,吼道:“你陈式还没有忘记马谡吧?我即回去禀报丞相,等你兵败而回时,丞相自有处置!”说完,拨马飞奔而回。
陈式望望邓芝的背影,脸上有些茫然。魏延说道:“有魏延在此,陈将军何惧。”
陈式不再言语,与魏延率领兵马只管前进,渐渐走进了司马懿的包围圈。
司马懿正在山峰险峻之处,隐藏在灌木丛中,秘密监视,见蜀军大队人马果然中计,尽入箕谷之中,心中十分高兴,连忙示意身边偏将点炮出兵。这几声炮响在魏延、陈式听来,真是震撼天地,二人大惊,知道果真遭遇了敌方伏兵,悔之不迭,慌乱之中,往回撤退,却不想谷口已经塞满了魏兵。旌旗招展,万人攒动,魏兵如暴风骤雨突至,将蜀兵包围得水泄不通。四处喊杀声急,在山谷中回应混响。魏延与陈式拼死冲杀,方才带领几百残兵仓皇逃回本营,所带精兵器械折损殆尽。
诸葛亮用兵丝毫没出司马懿所料,他此时十分担心曹真大意,火速派人前往斜谷送信,报知曹真:蜀兵已来攻取箕谷,被我用计击破,歼敌四千余人,大获全胜。东路蜀兵,不日可到斜谷,将军一定要小心提防。司马懿还在信中嘱咐道:“你我只是同心报国,切莫以赌赛为念。”
果然,信使刚走,曹真那里也送了信来,写道:“司马都督,你我赌赛十日为期,而今七日已过,却并未寻见一个蜀兵。且不知仲达着女装何状?”
司马懿读罢来信,一笑置之。忽然又有些心疑,何故不见一个蜀兵?定是诸葛亮有大计谋。于是分兵留守箕谷,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往斜谷增援。
曹真正自为赌赛即将得胜而感到得意,他吩咐手下诸将:“尽管带兵各自休息,只等十日到时,且看我如何当面羞辱司马懿。”说完只命副将秦良率五千兵马到谷口哨探。不久接到探马来报:“谷口发现有小股蜀兵,已被我军轻易赶跑。”曹真便更加相信不会再有蜀兵前来了。
曹真何曾知道,前来报信的小卒乃是敌兵换了装束,假扮而成。秦良和他的五千兵丁早被吸引到敌人的包围之中,顷刻砍杀殆尽,无一生还。此时诸葛亮已经精心布置下了强大兵力:马岱、王平已经各引本部兵马夜行昼伏,悄然越过山岭,埋伏到了祁山之左;马忠、张翼也领兵从偏僻的山间小径,悄然转到了祁山之右;诸葛亮自己则率兵直出斜谷。三路军马举火为号,从三面来劫曹真营寨。
曹真正在帐中闲读兵书,有人报:“秦良将军引兵得胜而回。”
曹真十分高兴,亲自出帐迎接。几千兵丁已到帐前,忽然倒戈向着自己杀来,急忙回身退时,见大寨后面左右各有一把大火燃起,火势冲天,浓烟滚滚,才知中计,慌忙披挂上马,向外冲杀,须臾已被蜀兵团团围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马岱、王平二将,马忠、张翼二将分别从不同方向杀来,魏军惊慌之中,无心作战,只作鸟兽散,四处乱撞,各自逃命。众将护卫着曹真向东奔逃,跑得正急,忽然前面又一声炮响,曹真惊得魂飞魄散。这时就听对面军中有人喊道:“曹都督无恙乎?”原来是司马懿驱兵前来救援,曹真心中稍安,急忙又回马向敌兵冲杀过去,两兵合在一处,才渐渐将蜀兵杀退。
诸葛亮夺了祁山地势,立即屯重兵于各处险要地段。祁山终于落在了蜀兵的掌握之中。
司马懿与曹真只好退兵屯于渭滨。
曹真兵败之后,羞愧难当。他本来就是久病初愈,加之一月苦雨,又兼此一惊一吓一羞,顿时一病不起。司马懿到帐中病榻前来看望他,曹真紧紧握住司马懿的手说:“可惜未听仲达之言,方有此败,我心中非常惭愧。倘有病好之日,我当大败诸葛亮以报此仇。”说着唤左右侍从去取玉带、牵御马来,握住司马懿的手说,“我已年迈,仲达用兵确实在我之上。此次赌赛我输得口服心服,也输得高兴。将来保卫家国,非仲达莫属。”
听着曹真诚恳的话语,司马懿颇受感动,他微微笑道:“都督尽管安心养病。所谓赌赛,不过是玩笑之事,是为了便于用兵,共守祁山,都督哪能一直放在心上。兵书云:‘欺敌者必亡。’所以仲达时时记得用兵谨慎,但凡有战,则必反复揣摩,亲往前线观敌料阵,从来不敢轻敌。”
曹真点头称是。司马懿与曹真告辞出帐,随即安排严密保守大都督病重的消息,谨慎撤回长安。
魏主曹叡闻知曹真病重,亲自前往长安探望。
此时,正值深秋,天高风寒,黄叶飘零。一代英豪曹真已经危在旦夕。他面容枯瘦,手脚不能举动,几乎说不出话来,只有无神的双眸还在游动,只有一丝呼吸还在咽喉间时断时续,再也寻找不到半点疆场之上的英姿豪气。曹叡在床前看着,禁不住扭过脸来拭了又拭滚涌而出的泪水。司马懿站在旁边,一股酸楚的热流在他胸中涌动,他勉强隐忍着泪水没有流出。曹真秉性率真,好强善战,公正耿直,为曹魏戍边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懿虽然与之性格并不相投,但是也从内心里佩服他、尊敬他。
正当曹叡、司马懿和身边众人陷于悲痛之中的时候,曹真似乎弥留之际还有话要说。曹叡连忙俯下身子,只听曹真断断续续说道:“陛下,将来……可继大事者……仲达之外,再无他人……”模糊不清的声音终于消失了,永远消失了。曹叡和司马懿看到曹真枕前有一份没有写完的奏折,那是一份推荐司马懿为大都督的奏折。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个愚执忠勇的老将军想到的是国事,是他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按捺不住,痛哭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