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政潮,强人与强人较量
官制改革会议的硝烟虽然散去,但奕劻、袁世凯与瞿鸿禨等人矛盾已经完全明朗化,双方由此势不两立,都想除对方而后快。
客观地说,瞿鸿禨并非是什么卑鄙小人,其出身于耕读世家,多年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培育了他忧国恤民的清廉品格和“为天地立身、为生民请命”的士人风骨。瞿鸿禨曾为官多年,后来回籍守丧数年后,居然没有盘缠还朝复官,最后只能将自家的老宅出卖换取路费。这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晚清时期,无疑是可与包拯、海瑞相媲美的清官榜样和道德楷模。和人来人往、红包不断的庆王府相比,瞿鸿禨虽然门生故旧满天下,但其家门却“屏绝警卫,门无杂宾,萧然斗室,一如书生”,他身为仅次于奕劻的军机重臣,位极人臣,也只有“一舆二仆”,为世人所尊敬。
袁世凯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深知在朝廷办事没有红包的润滑是万万不行的,于是他在贿买了首席军机奕劻之后,也试图用同样手段拉拢瞿鸿禨。开始时,袁世凯派人给瞿鸿禨送上“当修门生之敬”的礼节性红包,被拒后又送去“请为昆弟交”的结交性礼金,但再次被拒。后来瞿鸿禨的次子成婚,袁世凯特意让人以“北洋公所”的名义送上一份八百两银子的厚礼,居然第三次被瞿鸿禨很礼貌地回绝了。袁世凯混迹官场多年,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不识时务”的人。
当时奕劻是首席军机大臣,袁世凯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掌管北洋新军,两人勾结在一起可谓权倾朝野,而清高的瞿鸿禨这边就显得有点儿势单力薄了。瞿鸿禨虽然科举仕途都很顺利,但真正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则是在庚子之难后,他在西安为慈禧代拟诏旨,由此成为军机重臣。
这时,同样在庚子之难中护驾有功而快速升迁的岑春煊出现了。岑春煊出身高干家庭,其父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后出逃时,身为甘肃按察使的岑春煊首先率部勤王,由此获得慈禧太后的好感并重用。事后,岑春煊相继出任四川总督、两广总督。
岑春煊出身豪门,为人有胆有识,做事极有魄力,当时与直隶总督袁世凯并称为“北袁南岑”。岑春煊在任期间,不惧权贵,对钱财这些身外之物毫无贪恋之心,他曾一举弹劾四十余名官员,人送绰号“官屠”。但是,岑春煊由此也开罪了这些官员的后台——“庆记”权钱交易所的老板庆亲王奕劻。
官制改革时,岑春煊在奕劻的暗算下,由两广总督调任云贵总督,而且无须来京请训(上任前本应按例来京谢恩)。岑春煊心中不满,他开始在上海称病不行,随后在瞿鸿禨的秘密操作下,岑春煊假装从上海出发,前往汉口。走到半路,岑春煊突然来了个大转折,乘火车“迎折北上,坚请入对”。这个举动,里面的玄机大了。
岑春煊显然不愿意去云贵那种穷地方做什么总督,因为这将使他远离权力中心(这正是奕劻的用心所在)。瞿鸿禨对岑春煊的遭遇和想法当然是心知肚明,这才会施以援手,借以结盟。在后者的策划和帮助下,岑春煊决意要见慈禧太后一面,以求事情能有转机。
不出所料,慈禧太后很快召见了岑春煊。老太后和岑春煊相见后,谈起当年蒙难之时,未免唏嘘了一阵。慈禧太后想起当年岑春煊亲自挎刀立于破庙门口整夜保护自己的往事,也颇为动情。她指着光绪说:“我常和皇帝讲,庚子年要是没有你岑春煊,我们母子哪来的今日啊?”于是,岑春煊乘机向太后表明自己的“不胜犬马恋主之情”,请求开去云贵总督之任、留在都中效力的意思。慈禧太后听后,当即就表示:“你的事情我知道了,我总不会亏负于你!”
很快,岑春煊从云贵总督任上开缺而获任邮传部尚书,这也标志着瞿岑联盟的建立。这不,岑春煊还没有上任,就来了个大动作,他把矛头直指其第一下属、邮传部侍郎朱宝奎。朱宝奎是奕劻的私党,平时声名狼藉,靠钱打点关系才获得这个副部级的位子,没想屁股还没坐稳,从未见面的上司便要将他罢官。
在慈禧太后接见时,岑春煊向太后力言朱宝奎的恶行劣迹,称“不能与此辈共事”,并说要不将此人革职,就不到部里去就职。慈禧太后劝慰无效,只好卖一个面子给他,将朱宝奎革职。一个未到任的长官将自己的副职革职,这种事情在中国官场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面对瞿岑联盟的步步紧逼,奕劻、袁世凯决定反击。奕劻首先指使手下在军机处档案里精心查找,将当年瞿鸿禨保举康有为、梁启超的三份奏折和岑春煊保举立宪党人张謇(翁同龢的门生)的奏折翻出。随后,奕劻带着这些证据去见慈禧太后并大肆搬弄了一番,虽然没有将瞿鸿禨和岑春煊立刻搬倒,但足以让慈禧太后警觉。奕劻的这招很阴险,因为中国的事情,关键的就是政治立场问题,只要这里不出问题,其他问题都不算大问题。但是,如果站队出了问题,那可就无可挽回了。
后招还在后面。恰好这时广西革命党人频频起义,加之还有民变,于是袁世凯便在慈禧太后大大夸赞了岑春煊一番,然后推荐其出任两广总督,前去摆平那些事。慈禧太后说岑春煊不愿去外地任职,似乎有所犹豫。这时,袁世凯说了一句话:“君命就是天命,做臣子的哪能自己选择做官的地方。岑春煊渥蒙宠遇,尤其不当如此。”
岑春煊在京城刚待了一个月,这次他故伎重演,到了上海后便称病不行,想静观事态能否好转。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到上海不久,便传来瞿鸿禨被赶出军机处的消息。
原来,岑春煊被逐出北京后,瞿鸿禨去见慈禧太后时将奕劻贪黩无厌的劣迹加以禀报,慈禧太后听后也微露罢免之意。但不知何故,奕劻要被罢免的传闻竟然于次日登载到英国的《泰晤士报》和都中的《京报》,一时间众人交相议论。恰好这时英国驻华公使的夫人参加慈禧太后游园招待会时问起此事,慈禧太后大惊,急忙矢口否认。事后,慈禧太后十分生气,便怀疑是瞿鸿禨口风不紧,泄漏于外人。而奕劻得知此事后,立刻买通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写了一份弹劾奏折,里面列举了瞿鸿禨的“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的罪名,这下可谓打得又准又狠,瞿鸿禨很快便被罢免,开缺回籍。
听到这个消息后,岑春煊不免仰天长叹,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打点行装,前往广州就任。但还没等他动身,朝廷一纸诏令飘来,其打开一看,顿时傻了眼:诏令以“假期已满,病未痊愈”的借口将他开缺。杀人不见血,岑春煊这下头脑都没摸着,就被赶出了清末政坛。
这事当然是奕劻、袁世凯在背后搞的鬼。据说,这事是袁世凯指使他人将岑春煊与梁启超的照片合在一起,形成了岑、梁两人的并肩亲密交谈照。随后,袁世凯将照片呈递给慈禧太后过目。慈禧太后看后默然不语,十分地伤感,最后说:“岑春煊竟然也和乱党勾结,这天下的事情真是不可预料啊!虽然,彼负于我,我不负他!准他退休罢。”
短短几个月时间,瞿鸿禨、岑春煊及相关的军机大臣林绍年数人相继垮台,奕劻、袁世凯等人大获全胜,这就是清末的“丁未政潮”。
经过这些纷争后,慈禧太后也意识到奕劻、袁世凯等人可能会独揽朝政,于是在罢免瞿鸿禨的第三天,便派醇亲王载沣到军机处学习入值,形成军机处“两亲王”的格局,以便牵制奕劻。另外,为了防止袁世凯势力过分扩张,慈禧太后又用明升暗降的办法解除了袁世凯直隶总督的职位,将他上调为军机大臣。由于担心载沣年纪太轻,而奕劻和袁世凯相互勾结,慈禧太后随后又将湖广总督张之洞调为军机大臣,打算用他去牵制袁世凯。
饱经世故的张之洞对“丁未政潮”自然是洞若观火,对慈禧太后的用意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张之洞毕竟是个斯文人,年纪也大了点儿,他一入京城就发现这里水很深,奕劻和袁世凯在京城经营多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
据时人评价说,“岑春煊不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张之洞听后,苦笑着对人说,“袁世凯不仅是有术,而且是多术。我呢,不但无术,而且还不能说自己有学,不过比他们两个多认识几个字罢了。”
这不,张之洞一进京城,便很快被奕劻、袁世凯集团束住了手脚,难有作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