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名言:重积德则无不克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②。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③。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译文
治理人事,侍奉上天,最重要的是收敛、爱惜。
只有收敛,可说成是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即所谓厚积恩德。厚积恩德,则无往而不克。无往而不克,则力量无限。力量无限,就可以治理国家了。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
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生命长存的道理。
注释
①治人,治理人民。事天,对待自然。啬,深藏厚蓄,不炫耀示人。
②早服,即早服于道。重积德,厚积德,深积德。无不克,无往而不胜。极,尽。有,治。母,本。六句谓,唯有深藏厚蓄,可谓早服于道,早服于道就是深厚积德,深厚积德则无往不胜,无往不胜则力量不可穷尽,力量不可穷尽就可以治理国家;治国有此根本,乃可以长久。
③柢,主根,树基;视,明。
解析
"无为"、"不争"、"无欲无求"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如何克服人类本身的欲望,老子提出了"啬"的观念,何谓"啬",就是爱惜和保养,也可理解为节俭。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人也就是治理人民的意思,事天就是保养精气、养护身心,整句话的意思就是统治者在治理百姓和爱护自己身心的过程中要懂得节俭之道,就是要"吝啬"。"啬"字在古代是一个职位的名臣,不是一个贬义词。
"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就是及早服从、及早从事的意思。整句话可以理解为统治者只有懂得节俭,才能利人而不害人,服从自然之道理。一个统治者要懂节俭,早作打算,积蓄粮食。老子在此告诫统治者要节财、爱惜民力,不扰民,无为而治。
老子紧接着提出"早服谓之重积德"。君主的德行就是领导国家,领导国家的关键就是保证人民衣食无忧,这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素来"民以食为天",只有 人民衣食无忧,才不会惹事生非。除了民心安定之外,还牵涉到战争的成败,在战争中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可见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所以统治者 要懂得积蓄粮食是稳定国家的基础。作为君主应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对各种事变应有预见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及时筹划出应对的策略。而国家的粮食筹备是否 充足,则是检验一个君主德行的重要指标。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老子在此强调积累德行所能达到的境界。"无不克"就 是能克服一切、战胜一切的意思。一个国家物质储备富足,人民安定团结,领导者又精于筹划、目光长远,这个国家自然战无不克。这里的战无不克,并非专指战 争,还指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不克,他必然高深莫测,人们根本无法揣摸他的深度和极限。
"有国之母"即雌性,喻指生育万物的大道,也可喻指事物的根本,意思是有了国家作为立身的根本,也就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存。
故事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为韩国报仇,觅得一使大铁椎的壮士,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其副车。因此受到搜捕,便逃往下邳躲藏。
张良从容漫步游逛,走到下邳城外的一座桥上,有个老头,身着短衣,走到张良跟前,仿佛故意把他的鞋子掉落桥下,回头看着张良说:
"小子,下去替我把鞋捡回来。"
张良非常生气,想揍他,看在他年老,才强忍心头怒火,下桥捡回鞋子。
老头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既已替他捡回鞋子,便索性长跪下来给他穿鞋。老头大模大样地伸足让他穿好。只笑一笑,径自走了。
张良对他的态度大为惊异,不禁以目送他。老头离去约一里路,又走回来,说:"小子还值得我教导。五天后天亮时刻,到这儿来和我见面。"
张良对此很感奇怪,便恭敬地跪下来说:"好。"
五日后天亮时,张良前去赴约。老头已经先到了,他生气地对张良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呢?"转身离去,说:"五天后早晨再来相会。"
五日后鸡叫时刻,张良前去。老头又先到了,又生气地对张良说:
"怎么又迟到了?"转身离去,说:"五日后见面,你再早些来吧。"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便去。等了一会,老头才来,他高兴地对张良说:"应该这样!"拿出一部书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便可以当皇帝的老师了。十年后功成名就,十三年后小子来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啊。"说完就走了。
天亮后张良看他送的那部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对此很感惊异,便经常学习研究此书,最后从书中悟出真理,辅佐刘邦做了皇帝。
傲慢的富翁
有这样一位富翁,过去曾经贫穷,后来白手起家;他是个自力更生的人,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
但是,他比较傲慢,对于那些管理升降机、高吊在行人道上擦窗户以及烧锅炉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在过圣诞节的时候,也不会给那些人一只火鸡,或一点小费。
在这位富翁工作的大厦有一位打扫楼梯和大厅的穷妇人,他常常从她身边经过,但从来没仔细看过她一眼,他的头向来抬得很高,心里想的尽是怎样赚更多的钱。
有一天他从办公室出来,要走下楼梯。
清洁女工正站在楼梯中央,仔细检查楼梯是否干净。在最上面的一级阶梯有一处地方被水弄湿了,而且放着一大块肥皂,富翁正巧踩在上面。
一刹那间他跌坐在楼梯的最上一级,却没有停止在那里,而是开始往下滑,每滑一级,楼梯便发出如同打鼓般的一声闷响。
清洁女工礼貌地站在一旁,任他往下滑。
从那天起,他开始注意那位清洁女工,带着慎重的态度从她身旁走过。
上一篇:老子智慧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下一篇:老子智慧名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