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英雄豪情事―项羽

姓 名:项羽(公元前二三二至公元前二二年)
别 名:西楚霸王
外貌特征:一.八九米大个儿,还是双瞳美男哦
文化程度:少年时学了点文,学了点武,又学了点兵法,后都放弃
爱 好:第一是打仗,第二是管人,第三是宝马,第四是美女
灭秦的转折性战役―巨鹿之战
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以来,但凡手上有个八千一万兵力的人都想趁乱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一时间,反抗秦朝的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项羽的叔叔项梁也乘机联合了一些起义将领组成楚国的军队,与秦军对抗,还取得了不大不小的多场胜利,项羽本人也在多次战争的磨练中显示出了超强的才干。
但是,在定陶大战中,章邯率领的秦军大败楚军,项梁战死,楚军因此元气大伤。项羽带着自己的一支部队向东撤退到彭城西驻扎,刘邦退守到砀县。章邯以为楚军损伤大半,已不成气候,就渡过黄河来收拾反抗秦国的赵国了。根基不稳的赵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退到巨鹿城内坚守,等待起义的各路诸侯救援。但各路诸侯只是驻扎在巨鹿四周观望。于是,英雄表现的大舞台就出现了。
哆哆:哎,你觉得秦军会败吗?
史奇:肯定会败。
哆哆:怎么那么肯定?上次我问你今天太阳从哪升起,你都没这么肯定,你告诉我"看情况吧,应该是东边。"
史奇:你知道秦二世叫什么吗?胡亥――祸害,这不摆明了一副欠揍样?
哆哆:经你这么一说,还真是,秦始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怎么给儿子起这么个名字?
史奇:他应该没想到"祸害"(胡亥)能当皇帝吧,咱先不想这个了,去看看战况吧。
历史再现
定陶大败后,楚怀王有些慌乱,他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迅速将项羽、刘邦等将领叫回来,封项羽为鲁公,刘邦为砀郡郡长,武安侯,然后拜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还有一些其他的将领都划在宋义部下,出兵救赵。
但是这只部队走到安阳的时候就停下了,而且一停就是四十六天,这可把项羽急坏了,项羽去找宋义理论:"咱们现在不是应该赶紧过河,跟赵军来个里应外合吗?"宋义悠然地说:"老弟,带兵打仗我不如你,不过这运筹帷幄恐怕我要略胜一点了。咱们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先在这观望观望,如果赵军胜了我们乘机收拾秦军,如果赵军败了,咱们往西打秦军老窝去。"
接着宋义在全军下令:不管是谁,不听命令的,一律斩首。然后他又派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做宰相,还大摆筵席送行。而这时,天气很冷,下着雨,士兵们又冷又饿,项羽抓住时机第一次展现了他的演说动员才能:"将士们,现在兵荒马乱的,我们每天忍饥挨饿,吃着杂粮野菜,本应该赶紧过河打败秦军,取得粮草,而宋将军却自己在那儿大吃大喝,还说什么等秦军被拖垮了再去收拾他们。你们想啊,赵国兵力不强,秦军久经沙场,赵国能打得过吗?秦军胜了就会更加强大,哪还有我们的机会啊?再说我们在定陶也刚打了败仗,楚怀王还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呢,我们国家的存亡就看这次的胜败了。现在楚怀王把国家的命运交给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能放心吗?"
做完这次铺垫后的第二天早晨,项羽就把宋义杀了,他提着宋义的人头对全军说:"宋义勾结齐国想要谋反,怀王密令我把他杀掉。"大家一下傻了眼,不敢对他怎样,就说:"当初就是你们项家立的楚怀王,现在您这是为国除害啊。"于是大家就推项羽代行上将军职权。这事就这么成了,还让自己因此名扬天下。为了斩草除根,项羽派人追到齐国把他的儿子宋襄也杀了。做完这一切后,他才上报给楚怀王。楚怀王只好做个顺水人情,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将领归项羽管。项羽为自己赢得了第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
项羽在河对岸迎风而立,双眉紧锁,他知道这对他是很关键的一战,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不过英雄总是在最危难的时候才最冷静,最有魄力。他相信自己的双瞳美目不是画上去的,是老天爷的眷顾,传说到目前为止有双瞳的也不过仓颉、虞舜,然后就是项羽而已。前面两位又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项羽的思绪飘得很远。那么当时究竟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看一下:围巨鹿的有两支秦军,一支是由蒙恬将军一手打造、由王离带队的边防军近20万,一支是多次打胜仗的章邯的近20万人马。这两支部队分工明确,王离围巨鹿,章邯外围供应粮草,阻断救赵援军。而自己带领的军队是起义后组成的杂牌军,共五六万,以少击多,他必须给自己想一个万全之策。
经过两次观察,派人马过河试探,他发现两支军队之间的空隙是他发挥的好场地。他想派一支小分队牵制住前面的王离,然后用主力断王离的粮草,收拾章邯,各个击破。办法想好后,他就做了他的第二次演说动员。他命令士兵全部过河,过河后把所有的船都砸碎沉到河底,把锅碗都砸了,帐篷也烧了,只留下三天的口粮。然后说:"我们现在回不去了,人怎么着都有一死,我们都是纯爷们,何不拼了呢?更何况,我们不是为了死而来,我们是为了胜利而来,是不是?"他说的语气豪迈,铿锵有力,一时军心大振,大家都激昂地回答:"是!"
项羽随即召集诸将,在营帐中合计对付章邯的具体对策。英布抢先说:"秦军人多而我军人少,我们应该速战速决,先断掉他的粮草供应,扰乱军心,然后一举击破。"范增说:"断他们的粮草是必须的,但是很难得手,当务之急是我们只带了三天的口粮,先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好好休息,必须明天先打败章邯,然后再想断粮之计。章邯这个人,每次遇到强敌,就喜欢晚上来偷袭劫营,我们必须要做好防护准备。"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命令英布埋伏在营地的左边,自己埋伏在右边,专等章邯前来。
果然章邯猜想项羽军士过河劳顿,想杀项羽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下令当夜劫营。当章邯的部下程丹带一支分队冲入楚军营地时,发现营地里空空荡荡,正在疑虑之际,四下火起,左英布,右项羽,引兵呐喊而出。程丹大惊,来不及迎敌,就被项羽一戟挑于马下,其他的士兵见状四散而逃。章邯在营外听到里面杀声起,知道中了计,赶紧退兵,却来不及了,楚军一大将迎面杀来,截住秦军归路。章邯顿时色变,慌忙挥戟应战。大概打了二十个回合,还分不出胜负。正当两军混战之际,项羽、英布引军从寨内杀出,一戟一矛,如狂风暴雨,不可遏止,秦军遇者死,阻者亡,眨眼之间,二将已杀入阵中,一左一右,直取章邯。章邯见此情景,心惊胆裂,不敢相迎,急忙调转马头在众位将领的护卫下逃回营地。秦军顿时土崩瓦解。项羽追杀三十余里,杀敌万余。此一战让楚军人人振奋,士气高涨。
随即项羽带领大家击王离、断粮草、伤章邯,经过几次交战,连连获胜,最终大破秦军,还俘虏了王离。在作战的时候,楚军将士个个视死如归,奋勇杀敌,以一当十,喊声震天,连当时观望的各路诸侯军都被这种气势吓倒了。等战事结束,项羽召见各诸侯,各诸侯到了辕门,跪着爬进去,连头也不敢抬。
从此,项羽统领各诸侯,成了他们的上将军,威震八方。
收拾秦朝的最后一支主力军
―章邯的军队
话说经过巨鹿之战后,项羽险中求胜,算是一个最大的赢家。他一边收服各路诸侯,壮大了队伍,一边擒获了王离,现在的秦军就剩下章邯这支近20万的主力了。他必须乘胜追击,趁着这股气势长驱直入。
巨鹿之战后,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南,两军就这样对峙有几个月了。这天,项羽正和衣在营帐中躺着,哇,他那一米八九的大个儿躺下来,还真是占地方。他听人报章邯派人谈判来了。项羽很纳闷,这几月来小打小闹的仗都没打过一次呢,怎么忽然就来谈判了?非奸即诈。再说了,事到如今,我才不想跟人分那块小地方呢,我是有大志向的人。于是项羽打发走了来使,表示不同意。同时,他决定要行动了,就派了蒲将军没白天没黑夜地赶到漳水南岸,与秦军开战,取得了胜利。
哆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快被气死了(哆哆气得直拿手给自己扇凉风),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就剩这么一支能打仗的主力了吗?怎么还这么做呢?
史奇:看不出来你对"祸害"(胡亥)还这么上心啊!哆哆:这不看在秦始皇的份上嘛!
史奇:哈哈,少来,秦始皇又不是你家亲戚啥的。
◆历史再现
到底是什么事让哆哆这么气愤呢?章邯又为什么忽然派使者来谈判呢?
原来,秦二世胡亥对章邯这次的表现很不满意,只退不进,什么意思?就派了一个使者来责问,大体意思就是你还想不想混了?章邯听了很害怕,他现在真是三明治里的火腿啊,两面受夹,前有项羽后有胡亥,于是就派长史司马欣到朝中解释一下情况,结果司马欣到了咸阳后等了三天,赵高都不见他,他觉得不妙就跑回军中了,对章邯说:"有赵高一手遮天,没戏了,胜了他会嫉妒,败了就借机除掉我们。"
恰巧,赵国的陈余也给章邯写了一封信说:"前车之鉴啊,你就想想白起、蒙恬他们的下场吧,功高了没好下场,没功了更惨,你现在是里外不是人啊,朝廷里没人替你说话,这边你又打了败仗,你还不如联合各路诸侯攻打秦朝呢,到时怎么也能分点土地,过个平安日子啊!要不然你连命都保不住!"
于是章邯的心就有那么点动摇了,这才有了上面章邯派人与项羽谈判的事。他哪料到项羽就不是吃素的人,又给自己吃了个败仗,还调了大部队在水上准备攻打自己,无奈他只好应战。
两军对垒,军旗飘扬,战鼓齐鸣,项羽穿着乌金甲,披着红战袍,骑着乌骓马,手拿楚戟,威风凛凛,令人不寒而栗。左右有英布和蒲将军两员大将相护。章邯亦是英姿飒爽,与诸将迎风而立。三鼓过后,项羽刚想冲出去,英布率先飞奔而出,拍马绰矛,直取章邯。章邯不敢怠慢,纵马迎战。斗了约四十回合,无奈章邯伤势初愈,力不从心。秦军一大将看见章邯有些抵挡不住了,就挺枪催马,前来助战,却被楚军一大将出马截住,两人打得正欢,项羽待不住了,他将戟一举,便来冲阵。秦军的两支分队见状马上接应,楚军也马上来接战,两军开始在水边混战。杀至天黑,各自收兵。章邯军队伤亡惨重。
经过这次战斗,章邯已没了资本,他又派人去见项羽,请求订立盟约,这次项羽同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资本谈条件了,而且他也想尽快解决这边的事情赶紧入关。盟约订立后,章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项羽诉说了赵高的种种罪过,项羽趁机安慰他,封他为雍王,留在军中为己所用,让他带军在前面开路。
项羽刘邦的第一次对决
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天下,但有的诸侯对分封的结果很不满意,比如齐国和赵国,就起兵造项羽的反。项羽很气愤,亲自带着主力军北上攻打齐国。这时,刘邦也聚集起反对项羽的诸侯将领,带队56万人趁虚攻打项羽的老窝―彭城。占领彭城后,刘邦整天花天酒地,左拥右抱,而项羽此时则留一部分人继续与齐军作战,自己亲率三万精兵日夜兼程赶到了彭城西的萧县。
◆历史再现
此时,刘邦还以为项羽在北面打齐国呢,没想到项羽已经来到了自己的后方,断了自己的后路。这天凌晨五点多,睡得正香的刘邦忽然听到有人喊:"楚霸王打进来了!楚霸王打进来了!"刘邦的脑袋"轰"的一下,急忙爬起来。项羽的骑兵如从天降,左冲右突,而刘邦的将士们则在多日的享受中毫无防备,有的连衣服都没找到就没了命,有的还在找武器的时候就咽了气。剩下的像无头苍蝇般乱撞。混乱中,被踩死的、被马踢死的也不计其数。
项羽带着一支骑兵攻打刘邦的主力,不给刘邦一丝喘息的机会,也不让他有一刻下命令的机会。而项羽的另外两支骑兵则形成了半包围的合成之势,像赶鸭子似的把刘邦和诸侯联军逼到了泗水、睢水边,并逼着他们被迫跳进了河里。有的人虽然不情愿,可早已由不得自己了,也被拉扯下去。此时,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易水寒,这泗水与睢水也很寒,而刘邦和诸侯联军的这近20万的人马就这样进了泗水和睢水,这两条河流都差点被堵了。
就这样,项羽用自己的奇谋又一次上演了以少胜多的传奇。可惜的是刘邦趁乱逃走了。
咱们现在现场直播一下刘邦逃窜的情景:
▲现场直播
镜头中,我们看到刘邦坐在马车里,在几十个随从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逃窜,忽然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女,然后就让他们上了车。不一会儿,楚军骑兵扬起的尘土都看得见了,刘邦那个急啊,满头大汗,坐立不安,他必须要做点什么才有安全感,于是为了让马车负重少,跑快点,他想都没想就把两个儿女给踹下了车,孩子们坐在地上哇哇直哭,忽然发现有镜头对着他,还没忘了说:"别拍,有什么好拍的,以后拍点别的吧!"旁边的滕公看不下去了,下车把孩子抱了上来,结果没过两分钟,他又把孩子给踹下去了:"孩子,你们先下去吧,我以后会来接你们的。"滕公又给抱回来……就这样在短短的逃命过程中,孩子们竟然被踹下去好几次。不过总算他们幸运,竟然躲过了楚兵的追击。我们的镜头也就定格在了刘邦那满是恐惧、烦躁的脸上。
霸王别姬
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即划定楚河汉界,约定二人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盘归刘邦,鸿沟以东的地盘归项羽。可没想到后来刘邦不遵守协议居然来攻打项羽,几经周转,刘邦联合各路诸侯以及韩信、彭越部队近七十万大军会师垓下,合围项羽的十万楚军。项羽此时兵少粮尽,将士疲惫,孤军作战。经过惨烈的苦战,项羽还是败下阵来。
◆历史再现
项羽败下阵来,身心俱疲,一筹莫展,他怀疑自己这次是否还能有反败为胜、重新再来的机会。夜已经很深了,项羽还是没有入睡,这时他忽然听到汉军大营里传来了楚歌声,一直以来紧绷的弦彻底绷断了,惊慌地说:"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国全部占领了吗?要不然哪来这么多人唱楚歌呢?"其实这正是刘邦瓦解项羽心理防线的计策,逼迫项羽出来。
项羽满面愁容,披着衣服在帐中饮酒,他希望自己能醉一回。这时,一直跟着项羽的美人虞姬走过来,他的爱马乌骓也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悲伤,在帐外嘶叫。面对着此情此景,项羽感慨万分,唱道:"我力能扛鼎,英雄盖世,可是时运不济,乌骓不能跑,乌骓不能跑没关系,可是虞姬啊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呢?"虞姬流着泪和道:"既然四面楚歌, 我们气数已近,那我就不会再活在这世上了。"唱完便拔剑自刎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情到深处泪自流,周围的将士们也泣不成声,不忍抬头看。
哆哆:呜呜,太感人了,太让人伤心了。史奇,快给我些纸。
史奇:你变得倒挺快的,那会儿还在担心秦朝,这会儿又开始为项羽伤心了。
哆哆:你懂什么,人的本能就是会同情势弱者嘛,而且英雄美人,阴阳两隔,又深陷孤境,是多么的悲凄啊!
史奇:好了,你就悠着点用纸吧,后面还有更悲壮的呢。
英雄末路 豪情依旧
项羽带着八百多人突围出来到达东城时,身边只剩下28人,而刘邦的追兵则有好几千人,层层叠叠地包围着他们。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无法再挽回,就对身边的随从说:"我项羽征战八年,身经七十多场大战,几无败绩,称霸天下。可如今,事已至此,我还要领你们痛痛快快地打一仗,还要连胜几回,我要突破包围,斩他们的将领,砍他们的旗帜,我要证明给你们看,不是我项羽不会打仗,而是老天要亡我。"
项羽虽然身处逆境,可豪情依旧,指挥若定,思维敏捷。项羽将28人分成四组,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然后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然后,项羽率先大喊一声直冲敌阵。只见他威风凛凛,英气逼人,一时吓得汉军都往后退,项羽趁机杀了一个汉军将领,顺势冲了出去。汉军的骑将杨喜在后面追击,项羽停马站立,怒瞪双眼,大吼一声,吓得杨喜连人带马退出好远。
接着项羽与他的部下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这搞得汉军弄不清楚项羽究竟在哪里。汉军也只好兵分三路分别包围项羽的三处集合点。
他们每个集合点也就几个人,却要面对汉军上千的人马。此时的项羽已经无所畏惧,他没有什么可以再丢失的,也就没有什么可顾忌的。只见他又骑着乌骓冲出去,杀了一个都尉、一百多汉军,然后把人聚集到一起,清点人数,发现才少了两个。"怎么样?"此时的项羽衣衫凌乱,但依然神情自若。"跟您之前说的一样。"二十多人同时回答,他们深深地为这位霸王所折服。项羽带着这二十几人来到乌江,准备过江,乌江的亭长就对项羽说:"您赶紧过江吧,咱们江东虽然小,但也方圆几千里呢,人虽然少,但也几十万呢,也足够称王的,到时您也可以东山再起。现在这里就这一条船,您赶紧上来,汉军即使到了也没法过江的。"
项羽本来还想过江来着,可听了亭长的话,知道江东没有失陷,顿觉无颜面对父老,霸王的自尊心也不允许他过江。他对亭长说:"既然老天要灭我,我过去了也没用。再说,当初我出来时带着江东八千子弟,现在却没一个回来的,就算江东父老善良,承认我这个王,可是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我有什么脸面去面对那八千子弟的父母妻儿呢?就算他们不说什么,难道我的心里就没有愧疚了吗?"
然后他又对亭长说:"我看得出来你是好人,我这里有一匹宝马,跟了我已经五年了,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它,就送给你吧。"说完他命令士兵下马,手持短刃与汉军肉搏。光他一个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他自己也全身血迹斑斑,受了十几处伤。
正当他杀得眼红的时候,他看到了曾背叛了他的好朋友吕马童,吕马童立刻对王翦说:"快看,那就是项王。"项羽笑了笑,仗剑矗立,双目凝视,缓缓扫视着汉军的将士,汉军那浩浩荡荡的气势瞬间就被瓦解,都定定地站在那里看着项羽,不知该如何行动―他们被项羽的英雄气概震慑。时间似乎就在这一刻定格。项羽最后将目光落在吕马童身上,对他说:"老朋友,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万户的封地要我的人头,我现在就成全你吧!只恨天妒我项羽,不能完成我的霸业,虞姬我来与你相会了!"项羽撕心裂肺地呼喊,惊天动地,喊声在乌江边回荡,乌江水似乎也为项羽感伤,呜呜地凝噎着。项羽说完,拿剑划过自己的脖子,一位历史上被后人叹惋的英雄用死捍卫了自己最后的尊严。他如泰山般倒在了乌江边上,狂风浩水祭奠着他的亡灵。此时的项羽只有30岁。看到项羽倒地,王翦率先上去一刀砍了项羽的头,其他汉军也一拥而上去抢项羽的尸体,光为了抢尸体而互相殴打踩踏而死的汉军就有好几十人。最后是吕马童、杨喜、吕胜、杨武抢得了四肢,加上王翦得的头,刘邦就把当初悬赏的万户一分为五,让他们各自为侯。
胜者为王败者寇,没有谁能逃得过这个局。
历史上曾有三位大文豪表达了他们对项羽该不该过乌江的看法。
No.1 [唐朝]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世事难料,项羽应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过乌江,集结江东父老,凭着他的将才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No.2[宋朝]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大势已去,江东父老不会再跟随他出生入死了。
No.3[宋朝]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从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到,李清照对这位英雄的人格和品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无论是他生的壮举,还是死的豪迈。
那么,亲爱的栗子,你的看法呢?
项羽的履历表
公元前232年~前209年…………流亡混日子。
公元前209年~前207年…………主要业务就是跟着伯父带着一些游兵散将趁乱造秦国的反。
公元前207年~前206年…………这段时间的工作就是通过带兵打仗树威信。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西楚霸王(自封的),这段时间主要任务就是与刘邦争天下。
不过,当光明磊落的英雄与不守信的人抢东西,能不"悲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