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一生:博浪狙秦辅佐沛公,鸿门脱险荐才败楚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张良
  •   张良(?~前186),秦末汉初军事谋略家,刘邦的首席谋士。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他归附刘邦后虽因多病而"未尝特将"(没有单独统帅过军队),而是"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起到了比将帅更有力的统帅作用。史载他还与韩信一同整理过兵家著述(已佚)。

      一、博浪狙秦辅佐沛公

      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父亲是韩五代侯王的国相。韩国被秦灭亡之后,张良顾不得好好埋葬刚死的弟弟,把整个家产拿出用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

      他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为其特意制造了一个重120斤的大铁锤。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在下邳时,张良到下邳的桥上散步,遇到黄石老人给了他一部《太公兵法》。张良觉得它不同寻常,经常温习、诵读。

      陈胜吴广举起反秦义旗时,张良也聚集百余青年起事,在下邳西面与已被推为沛公的刘邦起义军相遇,便归附了他。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常采用他的计策。刘邦在薛邑(今山东滕县南)与项梁会见时,项梁拥立楚怀王,张良趁机劝说项梁立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张良遂做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游击于颍川地区。

      刘邦、项羽奉楚怀王之命分兵南北两路进军关中。刘邦想用两万兵力进击秦蛲关(今陕西商县西北)下的军队,张良献计说:"秦军仍然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那里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市侩之人很容易用钱财打动。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营垒,派人先行一步,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并多多张挂旗帜于各个山头上,作为疑兵,同时派郦食其携带贵重财宝收买秦将。"秦将果然背叛秦朝,愿意跟刘邦联合一道进击咸阳。刘邦打算听从秦将的要求,张良说:"现在只是秦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不一定服从;士卒不服从必然给我们带来危害,不如乘着敌人麻痹时袭击他们。"刘邦于是率军进击秦军,大败敌人;追到蓝田,再次交战,秦军终于崩溃。刘邦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到咸阳进入秦的宫廷,看到宫室、帷帐、、贵重宝物以及美色宫女以千计,他"好酒及色"的老毛病又犯了,想留下住在那里享受一番。樊哙看出了其中的危险,强烈反对刘邦"止宫休舍",力促他"还军灞上"。刘邦不听。这时张良站出来支持樊哙,并且从道理上讲明樊哙谏言的正确。刘邦这才率领军队回到霸上。

      二、鸿门脱险荐才败楚

      等到项羽消灭秦军主力要人关时,刘邦已经派人距守函谷关。项羽闻之大怒,即派英布等攻打关口,很快破关进至戏西(今陕西临潼东),准备全力击破沛公军。

      这时,张良好友、项羽叔父项伯,为报自己杀人后张良仗义掩护的大恩,连夜驰奔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把张良拉走,以免其与刘邦同难。张良心向刘邦,认为现在事有急难,自己偷偷逃走是不义气的,于是便把项伯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大惊,问张良如何是好。

      张良知道这时项羽有兵40万,而刘邦不过十万,力量对比悬殊,就出主意让他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于是张良坚决邀请项伯会见刘邦,刘邦把项伯当兄长接待,举酒向项伯祝福,又攀结婚姻,让项伯在项羽面前详细说明自己不敢背叛,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项伯嘱咐刘邦"明天早些来亲自对项王道歉"。刘邦到鸿门会见项羽,婉言卑辞对其表示臣服和忠心。项羽设宴招待,范增授意项庄舞剑,想趁机杀掉刘邦,也赖项伯"以身翼蔽"方脱险。

      汉王元年,项羽主持分封,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属巴、蜀、汉中地区。刘邦去封国的时候,张良送到褒中。分手时,张良劝告刘邦说:"大王您为什么不烧掉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您没有东返的意图呢?这样可以稳定项王,免去他的疑心。"刘邦依计而行。

      张良出任韩国相国,打算跟韩王成到封国去。项羽因为张良跟随刘邦的缘故,不愿让韩王成到封国去,而让他跟自己一道东归。张良告诉项羽:"汉王烧绝了栈道,已经没有东归的心意了。"张良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文告报告给项羽,项羽由此不再担忧西边刘邦之心,而起兵北上攻击齐国。正是因此,刘邦才得以乘隙回夺三秦。项羽终竟不肯派韩王成到封国去,改封其为侯,又把他杀死在彭城。张良逃走,抄小路投奔刘邦,刘邦这时已经回军平定三秦了。

      张良回到汉王刘邦身边以后,刘邦封其为成信侯,让他跟随自己东进攻打楚国。到了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而回。行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刘邦下马靠着马鞍问道:"我愿意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作为封赏,看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正在梁地反楚。这两人可以使用。汉王您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送,就送给这三个人,那样楚国就可以打败了。"这样,张良实际上就为刘邦制定了取天下的基本方略。而汉最后打败楚国,正是靠了英布、彭越、韩信这三个人的力量。

      三、数谏汉王筹谋成功

      汉王三年(前204),汉军被项羽包围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刘邦恐慌忧愁,和郦食其一起谋划削弱楚国力量的办法。郦食其献计,给六国后代印信,以纠拢人心。刘邦听了很高兴,叫他快去刻印以备分发。此时,恰好张良来拜见,刘邦把郦食其的话告诉了张良。张良说:"当年商汤伐夏桀,所以封夏朝的子孙于杞国,那是估量自己能置夏桀于死地,现在您能置项羽于死地吗?武王伐纣封宋朝子孙于宋国,也是这种情况。况且天下游士离家抛亲跟随您奔走,只是日夜想得到一点封地。如今复立六国后代,天下游士各自回去服事他们的君主,还有谁来帮您夺取天下呢?"这样共说出八条不可的理由。刘邦立即销毁了那些刻好的印信。张良这一筹计,使刘邦避免了授人以柄、踏入复辟老路的危险。

      汉王四年(前203),韩信降服和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刘邦上书做齐国的代理国王(假王)。刘邦看了,大发雷霆,张良、陈平劝说刘邦封韩信为王,以免发生变乱。刘邦于是派张良前去齐国,带着齐王的印信,就地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前去攻打楚军。由此,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大局得以稳定下来。

      楚汉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项羽引兵东归,以为可以太太平平当他的霸王了。刘邦也想西行回国,张良、陈平建议说:"汉国已经有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归附。楚军兵疲粮尽,这是上天灭亡楚国的绝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应当趁此机会径直夺取楚地。如今放走项羽不攻,这就叫‘养自遗患’!"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汉王五年(前202),刘邦追击项王到达阳夏(今河南太康),把军队驻扎下来,和韩信、彭越约期合击楚军。汉军到达固陵(村落名,在今河南太康南),而韩信、彭越的军队没来会合。张良劝刘邦与韩、彭共分天下,明确二人将来的领地。刘邦依计而行,韩信、彭越等诸侯兵都痛快地会师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全歼楚军,取得了争天下的最终胜利。

      汉统一天下之后,张良还有过一些重要谋略,如劝刘邦定都长安、迎立有名望的贤人四皓、拥立刘盈太子等,虽然无关军事,然而对汉朝天下的长治久安关系重大,影响深远。

    分享到: